近日,有媒体披露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一团伙以养老、旅游、投资为由,以高额利息回报为饵,共骗取54名老人的信任,非法集资312.5万元。受骗的老年人中多数为七八十岁,年龄最大的94岁(据5月17日《检察日报》)。
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介入程度较低,对诈骗行为辨识能力弱,导致老年人成为新的“易骗群体”。不少犯罪分子打着“关爱老人”旗号,动起老年人养老钱的歪心思,以购买保健产品、代办养老保险、投资养老产业等名义行骗,有的许诺身体康健,有的许诺高额利息回报、资产增值等。在一片片花言巧语中,老人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养老钱,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损害的不仅是老年人的“钱袋子”,更是他们的身心健康、晚年幸福,甚至是社会的信任基石。
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犯罪,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刻不容缓。日前,中央政法委等12个单位组成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方案,要求依法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犯罪,加大追诉力度。打击养老诈骗之火,必有燎原之势。
针对养老诈骗乱象,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打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活动,做好追赃挽损工作。同时,要加大对保健品、药品虚假宣传的整顿力度,进一步规范涉老领域行业,及时堵住养老行业漏洞,掐断潜在的犯罪苗头。另一方面要增强老年群体的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加大对老年人的反诈普法宣传力度,促进信息技术产品的“适老化”更新,防止老年人落入网络技术陷阱。
尊重老人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就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大后方”。打击养老诈骗犯罪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谐,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既需要法治保障,也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