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有429.9万人,占19.6%。预计“十四五”末,达520万人,到2035年,增至693万人。在2022年的北京市“两会”上,不少市政协委员关注到了老年人的用餐问题,并开展了密集的走访调研。其中,来自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界的市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许艳丽就带来不少好建议。
老年人用餐需求大,老年餐桌普及还有3个影响要素
针对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许艳丽关注这个问题已经两年多了。“近年来,针对养老问题,北京市政协做了大量的走访调研,我也跟着走了很多小区、养老机构和驿站,发现老年人群体对用餐需求非常大。”从2020年来,许艳丽就围绕这一问题,主动开展了一些调查,就近找不同类别的老人做访谈、发调查问卷,健康的、自理的、半自理的、高龄的失能失智老年人,他们都怎么吃饭?她发现,目前北京老年餐还没有普及开来,也没有纳入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许艳丽发现,从调研情况看,老年人的用餐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老人自己能做饭,但每天做三顿饭,吃几口就饱,常剩下不少,并且岁数大了,体力精力越来越难以为继。二是老人受健康状况、行动能力限制,连出门买菜都成了件难事,这部分人主要来自高龄和失能失智老年群体。其中,有些老人要么家庭成员难以全天照料,要么处于独居状态。这确实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
其实近年来,北京在推广老年餐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但许艳丽认为,老年餐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升。“如何将需求转化为行业发展动力,是破解问题的关键,这其中还存在一些主要的影响性因素。首先是价格,老年餐不仅价格不能高,还要符合老年群体饮食健康要求,进行专业化制作,再加上房租、人力成本,令不少市场主体、社会组织退避三舍。第二是信息,老年人的用餐需求是不固定的,具体到一位老人,并不是每一顿都需要供餐,落到一个社区,早、中、晚各有多少用餐需求,每天都有变化,及时全面掌握老年餐需求变化是服务提供者面临的一个难题,为精准控制成本带来了更大挑战。第三是相应的支持措施,老年餐的特点决定了这项服务不是纯市场行为,需走一条社会建设和市场机制相衔接的路子。”
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餐桌建设过程中,如何破解老年人用餐信息搜集问题?许艳丽表示,当前,北京已经建成了100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这些驿站可以说是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而且都建在老百姓家门口,这些驿站在搜集信息方面有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我之前调研过一些提供老年餐桌的驿站,有的驿站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结出规律,大概有多少人会来用餐;有的是给老年人办月卡,价格会相对便宜一些,这样驿站就能提前一个月把老年人用餐信息统计到位,价格上便宜了,在信息的获得上也相对稳定。”
不过,许艳丽认为,相关部门还是应该统筹起来,用更加高效的方式,比如,市区民政部门将老年餐纳入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街乡镇牵头,在社区层面理顺打通服务供需链条上的各个节点,老年驿站可以以周为单位,收集每家每天每顿老年餐需求,上传至信息平台,并为老人用餐提供空间,再由居委会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
社会力量参与老年餐桌建设如何可持续?
加大统筹决策、合力推进力度
许艳丽表示:“老年餐的特点,决定了这部分的服务不是纯市场行为,因为其中带有部分公益属性,政府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其中,社区老年餐桌就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路径。许艳丽建议,可以探索开辟规模经营与优胜劣汰相结合的老年餐服务企业发展道路。比如,由政府划片,采取招标形式,将一个地区的老年餐服务交由一个企业。同时,要构建起服务质量约束和激励机制,以创建市场竞争有效发挥作用的社会化公益服务发展模式。其次,抓住服务主体关注的重点问题,比如供需对接、老年人用餐信息搜集等问题,在成本控制上、用地等方面给一些支持性的举措。
企业参与老年餐服务,必定会涉及到成本和收益问题,如何实现长期可持续?许艳丽也有自己的思考:“比如像外卖平台配送,首先,老年人自身有其消费特点,肯定不希望价格太高,配送费要不要算?算多少?快递企业是否可以为这项服务注入公益色彩?企业会承担哪些风险?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企业为老人免费送餐上门,是否可以考虑给企业一些激励机制,或是税收方面的优惠,以增强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要加大统筹决策、合力推进的力度。近期,应重点就老年餐服务性质定位统一思想认识,按照扶持与监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抓住服务提供主体最关注的供需对接、成本控制,在信息、土地等方面务实研究提出支持性举措,在从业资质、行业规范等方面因地制宜完善法规、开展监管,为老年餐服务加快发展扫除障碍,并不断创造更优更好的环境。
保基本、兜底线,将老年餐服务纳入基本养老服务
许艳丽表示,还应当明确将老年餐服务纳入本市的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养老服务就属于‘保基本、兜底线’的内容,可以分步走,先解决一部分需求迫切的老年人的用餐问题,尤其是高龄、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同时,相关部门应当抓紧研究制定老年餐制作及服务标准,精准测算老年餐服务成本,确定大众化服务价格,实现“保基本”,将财政在老年餐上提供的补贴集中到高龄特别是失能失智、生活困难老人身上,做实“兜底线”。
在这个过程中,要以提供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满足老年群体基本需求,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为目标,制定老年餐服务专项规划,建立起系统化、制度化的基本构架,形成稳定、有效运行的基本模式,实现老年餐服务覆盖全市社区、村。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