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养老产业:将“养老服务”打磨到极致

日本养老产业:将“养老服务”打磨到极致

导语

日本养老产业:将“养老服务”打磨到极致
老年化社会有三个阶段的定义描述: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 7%-14% 时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到了14%-20% 则被称

日本养老产业:将“养老服务”打磨到极致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日本养老产业:将“养老服务”打磨到极致

日本养老产业:将“养老服务”打磨到极致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日本养老产业:将“养老服务”打磨到极致
导语

日本养老产业:将“养老服务”打磨到极致
老年化社会有三个阶段的定义描述: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 7%-14% 时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到了14%-20% 则被称

日本养老产业:将“养老服务”打磨到极致

老年化社会有三个阶段的定义描述: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 7%-14% 时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到了14%-20% 则被称为“老龄社会”,而超过 21% 就被称为“超老龄社会”了。

中国未来的20年,将会逐渐步入更深结构的老年化,是可以预见的未来。但日本,比我们更早进入到这种状态。

到了日本才发现,这是一个如此多老年人的国家。所以去过日本旅行的人群多半会惊讶的发现,和国内状况不大相同的是,工作日的日本街头,多是三三两两结伴的老年人在晃悠,毕竟青壮年都在上班,只有家庭主妇和老年人才会在街上活动。

而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打磨出来的“银发经济”,使得他们的平均寿命连续20年排名世界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养老宜居地。

尤其是日本的养老产业, 经过政府、行业、商业机构的不断磨合,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服务产业。

日本养老产业的分布和发展

1.经过数十年发展,日本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第一层:国民年金(又称基础年金)

凡20岁以上60岁以下、在日本拥有居住权的所有居民,都必须参加国民年金保险。又分为养老年金、残障年金、寡妇年金、母子年金和遗孤年金5种。所有参加保险的公民都必须缴纳保险费,在缴纳一定年限的保险费后才能受领保险金。但对一些特殊对象,如无收入的老人、单亲家庭、残疾者、5人以下小工业者的被雇佣者等,则采用非缴费型福利年金制度,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

第二层:与就业收入相关联的雇员年金制度

按照加入者职业的不同,又可分为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其中覆盖 5 人以上私营企业职工的年金称为厚生年金,而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公营企业职工、农林渔团体雇员、私立学校教职员工参加的年金则统称为共济年金。截至 2008 年底,厚生年金加入者为 3379 万,共济年金保险加入者为 457 万,凡是加入第二层者全部自动加入第一层国民年金。

第三层:可以任意加入的养老保险

主要是私人机关经营管理者的职业养老金或公司养老金,包括厚生年金基金、适格退职年金、国民年金基金等种类,加入的条件是以加入了第一、第二层次养老保险为基础。至 2008 年底,厚生年金基金加入者为 525 万。

这样“三层并行”的基本机制,保证了全体国民都可以找到契合自己需要的基本养老保障。在基本的养老保障实现之后,65岁以上的日本人是如何养老的呢?

2.也有三种主要的形态并行存在:(1)养老院(2)居家养老(3)社区互助。

(1)日式养老院——很多日本老人会选择住在养老院。

日本政府将养老设施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短期居住型、长期居住型、疗养型、健康恢复型等,其中政府在全国建设了约 3100 处健康恢复型养老设施和约 3700 处老年疗养医疗设施。

日本政府企业在建设养老设施时,十分注意专业化细节,如住宅居室设计、家居用品设计、餐饮配备、看护和服务人员培训等。由于每一个专业问题都涉及更为深入的细分领域,养老院的主办方往往将这些细节外包给专门企业。因此养老设施社会化建设和运营的过程,带动了一大批“老人用品专卖”、“老年餐饮专营”、“老人之家管理咨询”、“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行业企业的发展,催生出一个以养老设施为核心的“养老院经济”产业链。

著名电器松下集团开设的养老院,就充分运用了数字技术,让老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怀。每一位老人都会佩戴一个“定位仪”,拇指粗细,无论走到哪儿,控制中心都能找到老人。如果老人遇到危险,只要一摁按钮,护理人员马上就能赶到。

在房间里,老人的床脚处也装有一个探测器,如果老人夜晚睡觉不慎掉下床,探测器会自动报警,通知控制中心。床单夹层也有探测器,探知老人是否大小便失禁,床单浸湿。厕所里,马桶盖和马桶座专门漆成不同颜色,防止老人弄错,入厕时间如果过长或有异常反应,头顶上的探测器会智能分辨,通知控制中心。老人抬手可及之处,有一个拉环,一旦需要可直接呼叫。

房间的书桌上,放着一台传真机大小的液晶显示器,机器右上方装着一个摄像头,这是一个远程医疗终端。只需触动液晶画面,老人就可进行简单的自我测试,比如量血压、测脉搏等。测量的数据会自动记录在机器内,一摁发送键,数据就发送到了医疗中心,那里的大夫看完报告后,可以和老人通过可视电话通话。

(2)居家式养老——老年人是最为富有的一个群体,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掌握了全日本50%的储蓄。

再加上优厚的退休金和年金,很多日本老人退休后的生活相当滋润,但同中国老人一样,对于受东方文化熏陶的日本老人来说,能够“死在自家的榻榻米上”才算是比较像样的晚年。

而且,养老院一般建在郊外,亲人探视不方便,老人也有一种“被社会遗忘”的感觉。因此,日本养老的重心也逐渐向居家养老偏移。2000年,日本开始实施护理保险制度,主要的内容就是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包括上门护理、上门帮助洗浴、日托护理等多种项目。

这样,原先的养老院越来越多地被“托老所”取代。家人如果上班、或者出去旅游,都可以把老人托付在这里,回来后再接走,在一定程度上既不加重家庭的负担,又维系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服务的质量也有保证,精细的日本人一向不缺乏对用户需求的把握,通常,托老所房间进门处会有插拐杖的地方,为了防止老人着凉,椅子上会缠上布垫子。每天有专门的营养师调理食品,吃饭前还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带着大家做食前操,“啊、啊”喊两下,促进咀嚼。

中日两国居家养老措施的最大差别,一是日本居家养老是以护理保险制度为基础,老年人利用居家护理服务时自己只负担10%的费用。我国居家养老,所利用的服务都需要自费,老年人负担很重。二是日本有专门支撑护理服务的专业职称及资格考试,专门人员等。三是日本居家福利种类很多,居家服务分13大类,而社区服务种类达6种。我国虽然近几年发展了社区老年护理,但很多流于形式,缺少实质性的服务。

(3)社区互助——组织几乎所有相关设施都是在居民们的支援下建立起来的。

1995年,日本横滨市一个名叫“互助·泉”的社区互助组织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年人和残疾人在吃饭上都存在很大困难,为此,这个组织开始提供餐饮配送服务,他们设立了一个餐饮制作场所,专门为此类人群售卖廉价的便当。截至2004年3月,该组织年配送便当三万多份。与此同时开展的还有“接送服务”,于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得以乘坐组织的专车,走出长年闭门不出的家。由于其高度的公益性,“互助·泉”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

在日本,这种活跃于民间的非营利组织还有很多,由于扎根民间,他们对政府触及不到、又为人迫切需要的服务往往有着第一手的观察,并能寻找第一时间的解决之道。更重要的是,这种组织往往还有上下沟通的作用。

例如,活跃在川崎市的“玲之会”,是一个由家庭主妇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平时,她们除了组织老人唱歌、做游戏、做手工、健康讲座等,还会通过一个名为“Diamond club”(钻石俱乐部)的活动,联系不同社区的志愿者和老人,了解他们的需要,并试图传达至相关部门。

而对于这些民间组织,日本政府没有采用“不支持、不反对、不参与”的态度,而是积极协助其发展,1998年日本颁布了《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一番“促进”后,很多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民间组织应运而生。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