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要防哪些风险_2

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要防哪些风险_2

导语

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要防哪些风险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疫情期间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作用,最大限度缓解就诊压

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要防哪些风险_2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要防哪些风险_2

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要防哪些风险_2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要防哪些风险_2
导语

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要防哪些风险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疫情期间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作用,最大限度缓解就诊压

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要防哪些风险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疫情期间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作用,最大限度缓解就诊压力,防控疫情扩散。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服务优势明显,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风险与问题

疫情期间,医疗机构除急诊、发热门诊外,缩减了门诊服务、延缓择期手术,医疗机构的互联网服务除常规内容外,还承担着疏导患者等任务。由于医疗重心的改变,一些医院出现了以下问题:

患者线上分流与患者就诊需求出现矛盾。互联网服务虽可有效解决部分慢性病、常见病患者的诊疗需求,但无法解决危急重症患者的诊疗需求,肿瘤治疗、透析、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等延期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有资质的互联网医院数量有限,咨询服务人员有限。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应取得相应的资质。目前有合法资质的互联网医院数量有限,无法满足疫情期间的患者基本需求。没有互联网医院资质的只能提供线上咨询,无法直接解决患者的治疗需求。

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服务尚未全面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患者需要自费承担部分诊疗费用,增加患者负担。

不同患者群体在使用互联网技术上存在能力差异,中老年人、偏远地区的群众等不会使用互联网,客观上造成了部分特殊群体就诊困难。

患者在互联网服务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存在风险。与之前患者信息保存在纸质病历资料不同,互联网服务过程中患者提供个人信息存在泄漏、被不当获取、不当使用的风险。

医疗机构投入互联网服务的人数有限,无法有效安抚患者心理焦虑。患者极易因无法及时获得诊治,无法得到医疗机构的及时回复而信访投诉、前往医疗机构,对社会安定及疫情防控不利。

对策与建议

出台进一步鼓励和放宽实体医疗机构申请互联网诊疗资质或加入互联网服务平台的政策,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确保相关服务主体资质合法合规,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的优势。

国家层面应对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服务有序分流患者做出统一部署。如普通轻症患者,在家休养或前往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治疗;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的患者,在附近医院就近诊疗或通过互联网诊疗;确需门诊、复查、入院、手术的患者,由专业医师或首诊医师进行评估后尽快安排。

对于肿瘤、器官移植等存在最佳治疗窗口期的患者,建议通过互联网服务,及时对患者情况识别、分类,开辟诊疗“绿色通道”,协调安排患者的就诊时间,避免因为疫情延误诊疗或错失最佳治疗时间。

此外,国家层面还应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服务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以及疫情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统一指导意见,如尚无互联网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应提示医师不得提供诊疗服务,避免合规风险。在线上咨询页面提示咨询意见并非诊疗方案,互联网诊疗时应告知患者互联网诊疗的局限性,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互联网服务页面告知患者个人健康信息的范围,提示患者在咨询时尽量不要透露相关信息;必须提供的,建议患者脱敏处理。在互联网诊疗结束后,对网上信息按门诊病历进行保管。医疗信息安全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对平台和硬件的维护,采取更严格的保密方式,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同时,应当增加互联网服务的人员和设备投入,合理安排人员。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建立互联网服务应急小组,由行政人员、值班医师、专家、信息技术部门分工合作,有效分流患者,及时解答患者问题。

还可通过互联网服务,对预约患者是否有疫区接触史,是否存在传染病风险等进行线上评估,并告知确需线下就诊的患者,严格采取院内预防措施,防止院内感染。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