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对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很重要,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一些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层出不穷,让老年人陷入经济困境和巨大痛苦。

  养老诈骗有哪些常见套路和手法?可以如何避免养老诈骗?5月30日,由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封面新闻开设的“法官来了”专题节目如约而至。节目中,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三级高级法官庄意义、四川省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二级法官邓秋做客封面直播间,以案说法,向网友揭示养老诈骗套路和手法,守护市民养老钱。

  在审案件中

  “投资养老项目”案件量占养老骗局8成以上

  节目中,庄意义法官介绍,养老诈骗是指假借养老之名实施诈骗、骗取公私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主要包括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违法犯罪。

  在四川法院受理的养老诈骗案件当中,大多数是以投资养老项目,如养老基地、养老公寓、农家乐甚至是墓地,或销售养老产品等为名,行非法集资之实,侵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这一类案件在四川目前所有在审的养老诈骗案件中约占8成以上。

  邓秋法官特别提醒,除了这类“集资诈骗”案件,在法院审理的养老诈骗类案件中,还包括提供虚假养老服务、虚假宣称以房养老、虚假代办养老保险、开展虚假养老帮扶、“低价旅游”骗局等类型。

  养老诈骗“套路”是如何炼成的?

  骗术是如何蒙蔽老人们的双眼?庄意义法官介绍,根据办案经验,一般来说,诈骗是通过套取信息、骗取信息、实施诈骗3步完成。其中,骗取老年人的信任是最关键一步。“老年人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轻信他人,多留个心眼。”

  他举例介绍,比如,在社区旁边、广场上摆摊设点,宣称老人签到或者扫码即可免费领取小礼品,用“小恩小惠”套取老人个人信息,为日后打电话、发短信,或将老年人拉入诈骗分子微信群反复洗脑宣传、推销商品和服务创造便利条件。

  此外,为骗取老年人信任,不法分子还往往采取“专家教授”讲座洗脑,“名人站台”宣传造势,“亲朋好友”熟人介绍等方式。“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下可能有陷阱。”庄意义提醒,老年朋友要特别关注。

  捂住钱包需要留心这些“关键词”

  陷阱多多,如何跳“坑”,捂住钱包?邓秋法官提了一些关键词,请网友们多加留意。比如,“以房养老”“代办社保”“高利息”“免费旅游”“神医神药”“稳赚不赔”等词语的出现,市民就需要在心里多打鼓,考量是否可信。

  邓秋说,从老年人自身出发,防范养老诈骗,需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同时,多开拓眼界,关心社会,远离可疑人员;对于非正规组织的活动不参加,办事需去正规对口部门;对于不熟悉电话,不随便接听,更不轻信;在微信、支付宝、网银等电子钱包中,不要放太多钱;最重要的是,不要轻易付钱。

  子女也可定期去探望父母、主动向父母宣传防范养老诈骗知识。如果父母不幸已遭遇诈骗,要主动报案,及时止损,用亲情疏导父母,化解他们的焦虑和负疚感。

(责任编辑:马欣)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揭露养老诈骗套路 “法官来了”教你如何“捂住”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