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政协将《加快建设“中国康养之都”的建议》列为“一号提案”。为推动提案办理落实,7月19日至21日,市政协主要领导带领市委(政府)督查办、提案主办单位负责人和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及提案人,深入商州区金凤山国际康养城等12个康养项目建设现场调研,召开提案主办单位座谈会,围绕加快康养产业培育、人才培养、产品开发等协商建言,唱响擦亮“中国康养之都”品牌,助推商洛高质量发展。

提案办理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推动“中国康养之都”建设落地见效。

项目支撑效果突显。全市启动市级年度重点康养项目68个,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71.8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62.1%。其中新建项目41个、完成投资35.23亿元,续建项目27个、完成投资36.57亿元。争取中央和省资金1.4亿元,招商引资康养项目12个50亿元。柞水云山湖、丹凤金山养老公寓加快建设。

以创促建成效显著。制定印发《商洛市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市建设实施方案》《国家级高技能康养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方案》,6县1区及4个镇办入选“美丽中国·深呼吸小镇”创建名单。江山景区被评为省级研学旅行基地。柞水县营盘镇、商南县后湾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

“三大提升”不断深入。全市4家4A级、4家3A级景区顺利创建、通过验收,新评定4家市级精品民宿和8家特色民宿,阳坡院子、溪乐谷分别推荐申报国家文旅部甲乙级民宿。商洛市美食节、洛南县首届苏陕美食节顺利举办,商洛饮食文化不断彰显。食用菌、茶叶等产量持续扩大,冷水鱼产量居全省第一,商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总量达到69个,位居全国地级市榜首。

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完成“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主题歌曲和城市LOGO全国征集,“年味商洛、花开商洛、避暑商洛、多彩商洛”四季主题营销活动稳步推进。洛南夜塬遗旧、锦绣大地和木王山杜鹃花视频登上央视新闻。第十三届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顺利举办,“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秦岭康养清凉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全域环境不断改善。全市1201个村(社区)通过市级达标验收,累计创建美丽庭院6万余个,评选“五美村民”12万余人。中心城区40个重点城市建设项目加速推进,两河口城市运动公园、黄沙河河道悬挑步行道及干线入地等工程逐渐完工,中心城区环境持续改善。

委员们认为,打造“中国康养之都”有利于提升商洛知名度和影响力,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路举措,擦亮“金字招牌”,引领和推动商洛高质量发展。

强化工作力量。研究成立市县两级事业性质康养产业发展中心,保证市县专班工作人员和力量。

加快基础性研究。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借鉴先进省市经验,依托有关科研院所和职能部门,加快对我市生态环境、医疗健康、康养政策指数等事关康养之都建设的重要参数的基础性研究,不断增强工作针对性、科学性。

明晰康养建设思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建设思路,以文旅康养为重点,以民宿、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加强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抓重点、抓龙头,示范带动康养之都建设。

提升全域环境品质。加快实施全市236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和城市建设管理“312”工程,全力提升城市品质和乡村环境。发展特色餐饮和夜间经济,加大小户型住房供给,吸引更多人来商购房旅居、康养度假。

做优项目策划包装。系统谋划高A级景区、国省旅游度假区、最美休闲乡村、森林康养基地、水利风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旅游示范点等“康养+”品牌和项目创建,加快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国际慢城等创建,增强商洛康养产品的品牌吸引力。

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创新方式方法,常态化、矩阵化、分众化做好新媒体营销。推进“五个一”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做好“四季主题”营销活动。依托丝博会、旅博会、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等平台,宣传推介康养之都建设成效,吸引更多人走进商洛。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陕西:商洛市政协加强“一号提案”督办助推“中国康养之都”建设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