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老年人消费能力持续上升,人们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据南昌市统计局发布数据,2021年,南昌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94.71万人,老年人群体较为庞大。

5月12日,记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分析发现,目前南昌市将养老服务纳入经营范围的企业总计有2035家。可以说,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养老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名义,承诺高额回报,以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床位费,欺诈销售“保健品”等手段,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

◎数据

南昌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超14.7%

根据南昌市统计局发布数据,2021年,南昌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94.71万人,占总人口的14.71%;65岁及以上人口68.89万人,占总人口的10.70%。根据联合国常用的人口老龄化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标志着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全市超2000家企业提供“养老服务”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南昌市共有2035家企业将提供“养老服务”纳入经营范围,其中包括25家个体工商户、3家个人独资企业,以及1562家个人投资、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通俗地说,在南昌市2035家提供“养老服务”企业中,私企占比78.13%。

此外,近一年内(2021年5月11日至2022年5月11日)南昌有130家新成立的企业将提供养老服务纳入经营范围。

南昌近一年新成立87家康养企业

近年来,主要为中老年人群提供健康养生服务的康养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当地文旅产业经济的重要支撑。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康养旅游发展的意见》,鼓励旅游、健康等领域相关企业和机构专营或兼营康养旅游,同时放宽康养旅游项目准入标准,促进民间投资进入康养旅游领域。

数据显示,目前南昌已有144家企业经营康养旅游类服务,其中有16家康养企业注册资金达到或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从时间来看,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南昌一年内新成立了87家康养企业,其中有29家企业成立于2022年,新成立企业占总比60.41%。

◎提醒:

警惕以“养老服务”“康养”为名实施欺诈

在国家大力发展扶持养老服务业,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的背景下,“养老服务”“康养旅游”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然而一些不法企业却借此牟取不当收益,向老年人欺诈销售所谓的“保健品”,让他们的养老钱打了水漂。

对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民政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曾联合发布《关于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欺诈销售“保健品”的风险提示》(下称《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指出,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名义,承诺高额回报,以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床位费,或通过会议营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体验、赠送礼品或者不合理低价旅游,以及电话推销、上门推销、网络销售等形式,向老年人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推销所谓“保健品”或欺诈销售“保健品”等手段,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

提醒一:高额返利无法实现

返利资金主要来源于老年人交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返利仅为欺诈噱头。

提醒二:资金安全无法保障

一些养老服务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或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并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吸收公众资金。大量来自公众的资金未实施有效监管,由发起机构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提醒三:健康需求无法满足

一些企业通过会议营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体验、赠送礼品或者不合理低价旅游,以及电话推销、上门推销、网络销售等形式,向老年人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推销所谓“保健品”,因“保健品”概念无法律定位,经常被采用偷梁换柱、偷换概念的手法,与合法注册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进行混同,骗取消费者信任,但所声称的保健功能未经科学评价和审批,往往不具备保健功能,甚至贻误病情。

提醒四: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

一些养老服务机构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养老山庄,或者以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吸收资金。部分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免费旅游、赠送实物、养生讲座等欺骗、诱导方式,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相关机构及参与人员的上述行为存在非法集资等风险。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巧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守住养老钱 幸福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