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宁5月15日消息(记者吴良艺)5月14日,南宁市公安局兴宁分局在南宁市人民公园开展“给养老钱上‘心’锁”活动,向市民宣传防范养老诈骗知识,守护百姓的“养老钱”“救命钱”。

民警向老年人宣传防范养老诈骗的知识(央广网发 记者吴良艺 摄)

据了解,近日,南宁市公安局大力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向假借养老之名实施诈骗、骗取公私财务的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发起强大攻势。为何会有诈骗分子专挑老年群体下手?民警介绍,诈骗分子屡次骗取老人的“养老钱”,正是利用老年人需要陪伴、缺乏倾诉、渴望健康等心理特征,采用猛烈的“情感攻势”,让老人的情感需求在短时间内获得强烈满足,取得“儿女般”的信任后,能够轻易实施诈骗。

活动现场,民警向市民讲解了提供“养老服务” 、投资“养老项目”、宣称“以房养老”、销售“养老产品”、开展“养老帮扶”、代办“养老保险”等养老诈骗主要类型,并且用漫画的形式介绍了十个典型案例宣传老年人防骗知识及养老诈骗线索举报方式,引导市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以防老年人接到诈骗电话。

现场征集养老诈骗线索时,不少老年人表示他们也碰到过类似的案件。“之前接到过几次电话,让我购买保健品,还问我有没有兴趣投资他们的保健品项目,后来我与女儿一商量,才知道是一场骗局。”市民黄先生说,“通过民警的讲解,我认识到了更多的诈骗类型,打算把现场的反诈宣传单拿回家学习,以防后面被骗。”

市民了解常见的养老诈骗类型(央广网发 韦莹 摄)

民警提醒,针对养老诈骗,儿女最好多陪伴多关心父母,日常交流中多普及讲解养老诈骗相关知识及案例,经常通过手机推送养老诈骗相关新闻等;关心老人健康情况,多讲解科学的养生、保健观念;加强沟通,多与父母聊天,平时多关心留意父母的消费情况,提醒父母在进行大笔消费或者投资之前先商量再决定,若发现异常的、大笔的消费时要问明情况,如果发现涉及养老诈骗第一时间到公安机关报案。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广西南宁:给“养老钱”上把“平安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