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经熟人介绍,了解到一种“以房养老”的理财形式。该熟人称,“以房养老”完全没有风险,之前做过的人都挣到钱了。李某听后非常动心,随即联系了“以房养老”理财产品的代理人广某彬。

广某彬经过多次和李某沟通,得知李某离异,其手中房产能够由她完全处置。于是,广某彬告诉李某,这种“以房养老”的理财产品只需要将房产证交给理财机构3个月,抵押到一笔钱作为本金购买理财产品,这样,李某每个月可以拿到9万元以上的理财收益。3个月期满后,理财机构会将本金全部退回,李某可以用本金将房产证赎回。

李某被高额收益打动,毫不犹豫地与广某彬签订了几份内容并不明晰的合同后,将房产证交给了广某彬,请其代为办理相关手续。

在3个月中,李某只拿到了15万元左右的理财收益,且3个月后本金并没有如期返还。但是,李某听信了广某彬会替其向理财机构索要欠款并会继续为其理财产生收益的说辞,没有坚持讨要本金及房产证。

半年后的一天,李某和女儿突然被一群人赶出了唯一住所。在被赶出家门的第二天,李某的女儿查询到,一周前,李某的房子已经以260万元的价格卖出,比当时的市场平均价格低了200万元左右。

在之后的调查过程中,李某的女儿发现,李某当时与广某彬签署的并非“以房养老”理财产品的合同,而是一份借款合同和一份委托书。在委托书中,李某将自己房屋的抵押、买卖、产权转移、纳税甚至是收取房款等权利一起委托给了中间人。

李某报案后了解到,广某彬在3年中,用“以房养老”理财产品作为诱饵,向48名被害人骗取人民币7500余万元。

经过警方调查及法院审理发现,广某彬的诈骗对象基本都是年龄较大的人群,诈骗套路是通过朋友介绍结识被害人,以其投资的项目可以无风险获得高额利息且到期归还本息为诱饵,让被害人动心。当被害人表示没有足够的钱投资时,广某彬顺势称可以用名下房产抵押贷款投资,被害人每月坐收利息,一段时间后归还本息就可以把房子赎回来。广某彬还会帮被害人联系贷款公司,待房子抵押后便让被害人将贷款转账给其用于投资,房子抵押贷款金额一般都大大低于市场价。通常,前几个月广某彬会按月给被害人和出借方支付约定的利息,换取信任,之后以拖欠、推诿或失联的方式拒付利息,出借方将房子过户抵债,最后被害人房财两空,上当受骗、后悔莫及。

经法院审理,广某彬因犯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针对类似案件,法官提示称,骗子的最终目的就是骗取财物,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通过“无风险”“高利息”“熟人保证”等方式引诱,当被害人贪图所谓的高额回报时,就是骗子得逞的时候,结果导致被害人房财两空,难以追回。

另外,律师提醒,任何人尤其是老年人,在“以房养老”相关的合同书上签名、按指印时都要慎重,应该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辨析合同内容,以防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

其实,打着“以房养老”“养老公寓”名义,诱使老年人抵押房屋以获得出借资金,再将所获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的非法集资行为;在商品住房销售中以“养老”名义进行虚假宣传,非法吸收公众资金进行非法集资行为;捏造、散布“养老住房”“养老公寓”房地产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房价行为;为不符合交易条件的“养老住房”“养老公寓”房屋提供经纪服务、发布虚假房源信息、隐瞒住房出售信息,诱骗群众买房行为;违规在城市街面张贴养老产品宣传广告的行为……这些都是曾经在社会上出现过的养老诈骗行为。

为了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行为,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共同参与的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已经正式启动。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聚焦“整治商品住房销售中以养老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等涉诈问题隐患以及违规在城市街面张贴养老产品宣传广告的行为”两项整治任务,出实招硬招解决好百姓的烦心事、守护好百姓的“养老钱”。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纷纷公布养老诈骗线索举报方式、召开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推进会、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活动、在官方网站发布防范商品住房销售领域养老诈骗小妙招,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防范商品住房销售领域养老诈骗小妙招

第一招 戒除贪婪心理。

老年人不要轻信不明对象及可疑信息,要对高回报产品提高警惕。

第二招 抵制虚荣心理。

不爱慕虚荣,不因盲目追求他人的赞美、认可或爱面子而轻易相信陌生人,从而落入骗子的陷阱。

第三招 强化警戒心理。

遇事保持冷静,多调查、多思考,面对陌生人不轻易相信、不盲从,个人信息要保密。

第四招 讲科学不迷信。

心态乐观、积极,科学养生,要增强法治意识,平时可以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开阔视野,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自身防骗能力。

第五招 常与亲友沟通。

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不急于决策,不固执己见,多听取亲友意见,常与亲友交流。从亲属子女角度,则要与家庭中的老年人多交流,对他们给予更多关爱。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建设与法丨“以房养老”需甄别 高额回报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