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族老人是指什么 漂族老人的生活状态解析及解决​

漂族老人是指什么
本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却要漂泊在异乡缺乏融入感和归属感;本已为儿女操心劳力,却要面临异地就医等诸多难题。这群老人被称之为“老漂族”,为了跟儿女团聚或者帮助照顾孙辈生活,不得不成为陌生城市里的外来人口。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互联网说"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漂族老人”在成为漂族之前,他们是家的中心,自己是家中的主人,换到儿女家居住,这种价值感便会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寄人篱下的孤独感、衰老感。在家庭内部关系上有一个很大的适应调整的过程,代际的关系、包括婆媳关系由过去的客人式的亲情,变成早夕相处,如果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老人单独有住房,情况有所变化,但是,还是会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由于子女上班非常繁忙,忙碌一天后回到家,也很少与父母交流,老人更觉得孤单了。
漂族老人产生的背景原因
1、“漂族老人”的出现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密不可分。
与国外的父母放养式的教育方式不同,虽然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已成主流,老父母自可享受自己的人生,但是年迈的父母们依然觉得有义务“养育”孩子,至少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再加上和孩子甚至孙子生活在一起这样美好的愿望,很多老人甘愿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生活。
2、“漂族老人”的产生是我国当下社会快节奏发展的产物。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很多年轻人不得不选择离乡在外地工作。父母老人担心孩子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者是照看下一代小孩,加上自己日趋年迈,为了和子女团聚,到孩子工作的城市生活也加入他们成为了流动人口的一员。于是出现了孩子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晚年的现象。
老漂族的生活问题
1、孤独感,远离熟悉生活圈,没朋友
为了与晚辈团聚,为了助落脚异乡的子女一臂之力,他们白发苍苍却要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而由于生活和语言习惯存在着各种差异,他们脸上的笑容渐渐少了,尽管如此,他们都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只是为了孩子。在大城市生活的他们,一面享受着天伦之乐,一面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和烦恼。远离熟悉的家乡,难以适应大城市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对于两地分居的老人,寂寞感更强,和儿孙子女在一起的快乐并不能代替和老伴的相守。
2、焦虑感
老年人普遍有对身体衰老和疾病的焦虑,对死亡的焦虑,“老漂族”更甚,他们害怕客死他乡。
3、老夫妻分隔两地,不放心
少年夫妻老来伴。人老了,应是和老伴一起共渡晚霞时光的。但为了孩子,却不得不两地分居。大部分的“老漂族”都打算只漂个几年,一般到第三代上学就打算回老家,因此老两口就派一个“代表”进城来子女身边帮着照料,一般以母亲居多,父亲则在家留守。那些和老伴分居两地的“老漂族”一方面要照顾好儿子孙子的生活,另一方面还对在家里的另一半忧心忡忡,担心老伴吃不好睡不好。
4、没医保,生病了自己扛
“老漂族”们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就是“看病难”。这些老人们在本地大都没有医疗保险,看病、检查身体都要自掏腰包,因此他们怕看病、更怕住院,昂贵的药价和异地报销让“老漂族”伤透了脑筋,甚至身体不舒服也瞒着不敢告诉子女。
5、跟着子女“漂”,缺少安全感
子女工作忙碌,很难有跟老人聊天的时间,老人盼望着,失望着……长此以往,会导致心情抑郁。有时候和子女沟通不畅也会导致心理抑郁。
6、想撂担子不忍心,内心纠结
“老漂族”们对于城市里的新生活有着种种的不适应,又对家里的老伴放心不下,时时刻刻都想着回家去,但每每看着孩子们辛苦,他们又忍不住将回家的期限一次次延后。对于孩子们的苦衷他们也很明白,因为他们如果回去了,就没人帮忙照顾孩子了。
解决老漂族问题的措施建议
对老漂族的建议
1、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
很多“老漂族”不快乐的原因其实和孩子有关,新环境的不适应再加上与孩子缺乏沟通,甚至一些来自农村的父母需要接受与以往不同的生活方式,教育第三代的理念不同、婆媳矛盾等等这些都是“老漂族”们面临的实际问题,许多老人选择憋在心里不说,这样就更加深矛盾,造成心理不快,把烦恼和实际感受说出来吧,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能够解决不少问题。
2、主动融入周边环境
老漂族应该学会自己找乐子。可以与周围的年龄相仿的老邻居们一起买菜、聊天、锻炼、串门,热心参与社区居委会的各种活动,这样逐渐就有了一个新的朋友圈子,排遣了独孤的情绪。
3、分隔两地要勤打电话
对于那些扔下了老伴儿到孩子身边做“老漂族”的父母们,作为子女更应该鼓励他们与老伴儿多通电话常联系,知道彼此的情况,“老漂族”的爸妈自然能放心很多;老夫妻们互相说说心里话、互相开导其实比孩子们的劝说有用得多。
4、培养新的兴趣爱好
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是“老漂族”们排遣寂寞,寄托精神的方式。现在不少社区都开办起了老年书画班、舞蹈班、摄影班等等,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几样来玩一玩,在日常空闲时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没准还能找到投缘的新朋友呢。
对子女的建议
1、子女的陪伴很重要,但是陪伴的质量比陪伴的数量更重要,陪老人旅游、购物、逛街固然重要,但是一次倾心深入的交谈比这些更能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定期了解和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给老人一个倾诉的出口。
2、子女深入理解父母的需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孝敬”父母,比如,父母需要什么,尽管子女不大理解,但是也尽量按照老人的心愿去帮助完成。
3、“老漂族”分居两地的,子女尽量创造条件让父母生活在一起,如果实在不具备条件,定期把一方接来或把一方送回老家探亲。保姆都有假期休息,“老漂族”也需要定期放假,放松身心。
4、子女帮助老人与同社区的其他老人相识,请一些热心开朗的邻家父母来家里做客,帮父母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走出封闭的小天地。
对社会管理的建议
在空巢化越来越严重,养老形式也日趋严峻的语境下,“老漂族”解决了工作与养老两难顾的难题,让亲人分离变成了亲人相聚,晚景孤独的凄凉不再,那种“空巢老人死了十天无人问”的悲情不再,子女休假长途奔波为看一眼父母的烦恼不再,老人有了儿孙绕膝之欢,儿孙尽孝也能“做在当前”,可以说这是一种双赢,也是未来外出务工人员解决父母空巢的一种出路。
在但是人口红利不再,“用工荒”已经凸现的情况下,能否解决“老漂族”的思乡之苦,用城市的温情与人性留住他们的心,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成为城市中的一员,不仅考验着城市的智慧和包容性,更是能否留得住外来务工人员,给城市的发展提供稳定而持续的人力支撑。
对于公共管理部门来说,必须意识到,“老漂族”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和谐与否的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小家既大社会,一个小家庭出现矛盾,其实也是一个社会隐患的诱点。因而,首先在认识上应当正视,不能将视为每一个家庭的事,而应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的角度来看待。
其次,对于“老漂族”的融入城市难的难题,应当有相应的制度设计与干预措施。就时下来看,“老漂族”目前仍是社会管理的盲区,这一现状必须打破。
再次,关注“老漂族”心理健康要运用综合手段,充分发发挥作社会的力量。一方面要对子女重视“精神敬老”给予合理的引导,充分发挥内部挖潜的作用;另一方面,则要实施外部干预,比如设立相应的心理辅导,还比如要将“老漂族”纳入社会一体化管理,并作为一个新的工作点给予强化和突出。
然后,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关心和关注“老漂族”良好社会氛围,要顾及他们的心理需求,通过更为人性化的关心和关注,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并以此作为建设“幸福东莞”的一个切口。当老漂族“直把异乡当故乡”的归属感有处落地,一个城市的魅力才有了更充分的彰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的优良传统。老漂族是一个等待关爱的群体,子女的陪伴和关心,政策的调整和落实,周群人群的善意和接待,会让这些老人漂得幸福些。加强对漂族老人的精神关爱,提高漂族老人的幸福指数,让他们快乐地安度晚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漂族老人是指什么 漂族老人的生活状态解析及解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