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助听器功能越来越强大,助听器技术的发展甚至可以和芯片、移动电话技术相比较。科技的发展使得过去全聋的孩子也有了听到声音的希望。助听器中的全数字助听器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来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能够改善音质、降低噪音。麦克风收集完声音信号后,再通过模/数转化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对声音信号进行放大,最后数字信号再通过受话器转变成声音输出。
数字助听器原理
1、助听器的声学途径
对于佩带助听器的人们来说,声音进入耳道的途径有三条:第一条途径:声音通过助听器或耳模的通气孔或耳道缝隙直接进入耳道,到达鼓膜。
选配的助听器开放程度越高、听力损失程度越轻,这条途径的就越占主导地位;第二条途径:当佩带者自己发声时,声音通过颅骨的振动传人耳道,在鼓膜处产生一定的声压级,这种途径只有在本人说话时才能够被感受到;第三条途径:声音进入助听器的麦克风转换为电能,经过运算后进行放大,最后通过受话器转换成声能送到佩带者的鼓膜处。
在佩带者感受到声音前,声音通过这几条路径到达鼓膜的时间不同。当佩带者发声时,声音通过前两条路径很快到达鼓膜,从而先被佩带者感受到,而声音通过第三条路径时要经过助听器的运算处理,会产生一定的延迟,当这种延迟达到一定程度时,佩带者会明显感到音质发生变化。
数字助听器要经过复杂的数字运算,如信号的模数/数模转换、滤波、量化等,所以产生的延迟时间就长。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数字助听器引起的延迟时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其远比模拟助听器的延迟时间要长。
虽然数字助听器引起的延迟时间仅有几毫秒,但言语信号的音质仍然会受到影响。当延迟时间达到10 ms时,直接进入耳道的声音和经过放大后的声音就会相互干扰,这就使频谱出现了小的起伏变化,改变了音质。但这也是有条改变了音质。但这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两种声音处在相似的强度下,才会引起声谱发生小变化。
也就是说,如果放大后的声音能量显著大于直接的声音能量的话,这种变化就不会发生了。延迟达到一定时间,佩带者会有种“回声感”,当延迟时间达到一定程度(40ms以上),就会发生听觉与视觉不同步的现象,即“对不上口型”。
助听器延迟效应与听力损失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听力越差,患者得到的放大声音就越多,直接进入耳道的声音就越少,延迟就越不容易注意到;而且,听力损失越重,助听器与耳道的密封性就越强(如通气孔越小),导致直接传人耳道的声音的更大衰减,从而使人不容易察觉到延迟的发生。数字助听器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延迟,目前延迟是无法消除的,但关键是多久的延迟可以被大多数助听器佩带者所接受。
2、数字助听器的延迟时间
声学信号从进入放大系统到输出会产生的一定延迟时间,通常称为处理延迟时间( processing delay,PD)。延迟时间取决于系统的采样率和算法,大体上说,频率分辨率越高,延迟时间越长。
在过去的十年中,Stone等针对可接受的助听器延迟时间做了大量研究,其研究成果总结如下:延迟时间增加,干扰就会增加;20~30ms的延迟时间就可以让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的患者感觉到声音“失真”;而对于正常人来说,如果延迟时间超过30ms,其言语理解力就会受到影响。另外,一些助听器研究人员认为延迟达到10 ms就会影响音质。
近年来,开放耳道助听器的受欢迎度与日俱增,重又引发了对助听器延迟时间的关注。从命名来看,“开放”使耳模/耳塞与耳道的密封性大大降低,这与传统的耳模或定制机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开放耳道助听器验配中,有更多的声音直接传人耳道,佩戴者很容易感受到这部分声音。而且,往往选配开放耳道助听器的人群都为轻度到中度听力损失,他们更能感受到助听器的延迟时间。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听力损失最先发生于2kHz和1 kHz,开放耳道选配中的延迟时间分别不能超过5ms和6ms,否则会使音质受损。但研究者同时也指出,其试验中所使用的模拟方法混有很多其他因素,实际情况下佩戴者可以忍受更长的延迟时间。
3、助听器的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中,助听器的每个“特性”都会使线路总的群延迟(group delay,GD)时问增加。助听器的通道数越多,数字噪声抑制功能越先进,反馈处理系统越复杂,其产生的延迟时间越长。信号处理的种类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助听器制造商通常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和频率分析:一种是通过滤波器把声音信号按照频率的不同分别进行处理,另一种是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同时处理所有输入信号。两种方法都遵循声学不确定性原理或测不准原理,即频域与时域都可以变化,但频域与时域的乘积是不变的。
这表明系统的时域分辨能力与频域分辨能力相互制约,这就是说,如果频域分辨率增加,时域分辨率就会降低,反之也如此。所以,通道越窄,群延迟时间越长(不论是滤波法还是快速傅立叶变换法)。两种方法的根本区别是: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各个通道的带宽是相同的,而滤波方法各个通道的带宽可以是不同的。
滤波方法模拟了入耳耳蜗基底膜(“临界带宽”)的对数结构,其低频感受区基底膜的分辨率要高于高频感受区基底膜。按照声学不确定性原理,低频所需的窄带滤波器相对于高频引发了更长的延迟时间。
研究已经证实,如果助听器的频率依赖性延迟太久的话,当原始语言信号中辅音出现在元音之后(即“元音十辅音”)时产生延迟后,听者在元音之前就感觉到辅音的存在,即“辅音十元音”,或者两者同时出现。
而利用傅立叶变换的方法,信号包络被统一分析,各等带宽的频谱进行相同处理,因此,与滤波法不同,傅立叶变换引起的延迟时间在各个频段内是相同的,不会出现以上元音和辅音先后颠倒的情况。无论助听器生产厂家采用哪种方法进行信号处理,助听器的延迟时间都会延长,因为声音信号所经过的处理器和算法都在增加。
数字助听器的特点
全数字助听器有这个或多个微小芯片整理器,能将模拟信号转换为0和1的计算机语言。这种格式的声波比模拟声波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开展整理。数字运算法能快速分析声强和声频,并通过调节声强和声频,使助听器切合不同的听力损失。
数字运算法能够继续地顾问噪声,尽管演讲的响声的强度在毫秒之内都可快速变化,但噪声在这个相对较长的时刻内保持稳定。经过一段使用时刻后,数字技术能够精确减小诸如车流声及家用电器等连续性的噪声。当短促的响声如说话声被助听器监测到今后,阿拉伯数字技术能立即调整助听器,把响声回答到放大的水平。
数字技术能连续地把声音分成不同的频道。例如,这个听力损失者听不清低音,但如果放大某些频段的声音,甚至是一点儿,就会让他受不了。具有全数字压缩路线的助听器能够将接收的响声分层,探测并着重放大那些需求放大的响声。
数字技术精密调节的性能还体如今宁静的环境中。助听器通过使用一种叫扩展技术的听力技术,数字运算法能够把细微的环境响声从家用电器的噪音中区别出来。阿拉伯数字运算法还能够减小或消除声反映。声反映是助听器消耗中的一大困难。 数字运算法能够在声反映可以听到之前即开展监测,然后减小声反映所属频段的响声,老人助听器而不会对可觉察的响声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数字助听器和模拟助听器的区别
1、从机芯上看,模拟助听器是由大量的电子元器件组成的,采用模拟路线,其核心是模拟信号的放大,当然,信号也是使用模拟信号。而全数字助听器芯片采用微电脑芯片,相当于一台小型的计算机,采用逻辑电路,即输入信号经过高精度计算后输出,信号为数字信号。
2、在听力学的方面而言,传统的模拟助听器采用线性放大,对所有声音进行相同程度的放大,使得相对较小的声音不会被清楚地听到,过度的声音非常不舒服,声音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且可能会进一步损坏患者的听力。而全数字助听器采用的是非线性放大,不仅可以做到对大声压缩,小声变大,使得经处理过后的声音听起来舒适清楚,还能够更好的保护残余听力。
3、从功能上讲,全数字助听器还具备许多模拟式助听器所没有具备的功能,全数字助听器处理速度极快,就像一个探测器,会自动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会自动分析环境中的声音,如果在嘈杂的环境中,它就会发挥自动降噪功能,放大讲话的声音,而将噪音降低,从而提高语言的理解力。
4。数字助听器还具有体积小、外观好、非常稳定、抗干扰等优点。
根据上面的比较而言,数字助听器不论是从性能上,还是效果上来讲都比模拟助听器要好,现在大部分的听力患者都会更偏向于购买数字助听器,数字助听器对患者的体验度更佳。
申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