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已与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相仿。上海市卫健委30日披露的数据显示,申城社区老年人的认知障碍(也称“痴呆”)患病率为4.63%-6.5%,而认知障碍前的风险人群占比约为15%。
该委方面表示,随着上海老龄化加剧,数量庞大的风险人群还在快速增长。风险人群如果不提早干预,则可能进展为认知障碍。这已成为社会进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通过第五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老年认知障碍筛查干预项目的实施,上海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干预工作网络已基本形成,社区筛查队伍能力明显提升,社区与专业机构联合、市区分级转诊联动、运动指导与情绪干预联手的认知障碍干预机制不断健全。
据介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心聚焦认知障碍,落实“老年认知障碍风险的分级筛查与社区干预”的惠民项目。该项目通过数字技术增效、社区协作助力、科普宣传深化,建立一套快捷完善的筛查方案、形成一个具有上海特色的防控模式、形成一系列干预机制,进而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定期随访的“三早一定”目标,增强社区人群对认知障碍的预防意识,让患病率“减速”。
据了解,项目开展前,社区98.5%的老年人从未开展过规范的认知评估与诊断,同时调查员筛查质量参差影响了认知障碍的早期发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组建专家组,开展技术攻关,研究与开发认知障碍筛查工具,应用数字技术,设计“黄金三分钟认知障碍”电子游戏式筛查工具。通过不断改进优化评估量表,一套精准快捷的评估标准已经形成。
“黄金三分钟”分级社区筛查工具包括初步筛查和完整筛查两部分:初步筛查任务可在3分钟左右完成,判断是否具有认知障碍风险;当筛查结果提示存在风险时,可进一步开展完整筛查,后续筛查任务时间约8分钟。筛查的内容包括语言、时间地点定向、计算、短期记忆、注意力、工作记忆等,对于认知障碍的识别特异性达95.1%。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方面告诉记者,“黄金三分钟认知障碍”电子游戏式筛查工具专门为老年人设计,趣味性强、通俗易懂、易入门掌握,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适宜在人群中推广,既可以对风险人群快速区分,为进一步诊断、干预提供了夯实的技术支撑,又可整合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各部门,帮助老年人群实现认知障碍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定期随访。目前,上海静安、杨浦、嘉定、徐汇、长宁和松江六个行政区已推广使用筛查工具,并各选取其示范社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建立推行了一套“1+1”的试点模式,以体检为主、社区补充,从而延展筛查覆盖面,实现“1+1>2”的效果。据悉,上海将认知筛查与老年人健康体检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健康体检的内容,还方便老年人群开展医疗分级诊断与双向转诊。同时,结合社区医生签约的社区动员工作模式,相关村居委通过募集志愿者或购买第三方组织服务,由志愿者或者第三方组织开展检查、服务、干预等一系列项目活动。
在“老年认知障碍风险的分级筛查与社区干预”的惠民项目中,医生与社区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开展老年人脑健康干预。针对处于认知障碍临界期的老人,社区医生作出初步诊断、确定风险因素、提出干预方案,鼓励老人主动管理脑健康。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将其纳入主动健康管理小组,完善干预工作。
项目还建立市区联动分级转诊机制:认知障碍高危老人由区精卫中心初步诊断、制定干预方案,必要时转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准专科诊治,市、区两级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建立联络会诊机制,实现网格化布局与管理。
据悉,上海推广快乐运动干预模式。运动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情绪问题和预防认知障碍。长宁等区的项目试点结果显示,以智能运动毯、中医运动为载体的老年快乐运动,“线下指导运动+线上督促运动”结合,对改善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醇和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醇浓度均有一定作用。
上海还及早开展抑郁情绪干预。针对导致老年人群抑郁的主要原因,专业人员研究建立标准化的抑郁干预措施,指导开展心理干预,以“心理治疗师督导+督促完成作业+团体互助”的模式,帮助抑郁的老年人发掘自己的能力,增加信心,从而减轻及消除抑郁、焦虑和失眠的症状。
上海市卫健委方面表示,随着项目的持续深化,筛查和干预覆盖面不断拓展,必将更好地为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