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加,身体对一些微量元素或营养物质的吸收会降低,因此,很多老年人会出现缺钙现象。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补钙产品,加上商家的各种宣传,老年人对补钙存在一定认识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就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 5~10 年,男性在 65~70 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产生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但医学界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衰老、雌激素下降、营养失调、生活不规律、疾病、药物、遗传等。因此,骨质疏松不等于缺钙,单纯补钙不能防治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

误区二:治疗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盲目补钙,会出现并发症。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是需要治疗的疾病。如果老年人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必须听从医生的指导。有些骨质疏松患者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比如甲状旁腺肿瘤等,这些患者需要首先治疗原发疾病,否则补多少钙也没有用,甚至会加重病情。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年人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 800 毫克钙, 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等。

把关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郭树彬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关于老年人该补钙的三个误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