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不记事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87岁的王英正在替89岁的老伴吴传擦身,他已经十分瘦弱,却像孩童一样闹着回老家。对此,王英不住苦笑:“老吴只记得30年前在村里的老房子,咱家反倒成‘宾馆’了。”
2014年,吴传被电瓶车撞倒摔伤了头,记忆每况愈下,到后来,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儿子在外地工作,女儿虽在本地,但白天要上班。随着吴传症状恶化,家里乱作一团,王英就找了保姆分担半天家务。
就算有保姆帮衬,但照顾心智像个小孩的老伴,王英觉得自己像在坐牢,说:“老吴是个暴脾气,一看不见我就发火,但又亢奋多动,我和保姆得轮班看着,一不留神就看丢了。”
最近走丢的一次是某夜凌晨,吴传悄无声息地走出家门。等王英起夜时,她看见大门敞开,立即打通女儿的电话。在数个小时寻人后,女儿才在七楼的楼梯间找到穿着单薄睡衣蜷缩在墙角的父亲。
“还好老吴不会按电梯。”王英后怕不已,“走丢了就找不回来了。”
吴传养老成了家里的难题。女儿为家里大门上了两道锁,沉沉的铁链却解决不了她的担忧:“爸爸记不清自己做过什么,一件事就问十遍以上,实在消磨耐心,现在生活也不能自理。要是把老爸送到养老院,万一遇到个别缺少爱心的护工虐待他,他也记不住,说不出。我听说现在有医院搞‘医养结合’,针对我爸爸这样又失智、又失能的老人,有没有专业的养老服务可以提供呢?”
“老吴白天睡觉,晚上就时不时摇醒我,亢奋地指着角落告诉我‘家里有人’,有时候搅得我一夜也睡不了。”随着王英的渐渐老去,高血压伴随三叉神经痛等病症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认为,社会应该给有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多一些关注,“老吴离不了人,送到养老院不放心,但至少有暂时托管的地方,给陪伴照顾的家庭成员‘放个假’吧。”王英说。
一位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有些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失能又失智、完全卧床,就好照顾一些。遇到狂躁亢奋型病人,就得24小时不离人,需要两三个护工,家庭的确疲于应付。”但面对机构不被信任的问题,对方表示,信任缺失是目前养老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买不到、买不起、买不好、买不安心”的问题,近日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体系,探索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
“喘息服务”被比喻为“养老救火队”,由政府或民间机构牵头成立专门队伍培训,提供临时照顾老人服务,让家属获得“喘息”机会。一些地方已有类似探索。2018年,北京市丰台区推出喘息服务试点。政府聘请养老服务机构,家庭可向街道报备,街道审核后就近派单,机构派出专业护理人员上门服务。费用由政府负担,统一标准为每月500元。2021年7月,江苏省南京市在全市启动“失能人员照护保险”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让喘息服务更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