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4月29日电 (王蕾)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正式启航,为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机构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带来蓝海机遇。建信理财监事长周鑫泉在接受中新经纬研究院专访时表示,个人养老政策在国家制度层面的突破,预计每年可为养老市场带来5000亿元增量资金,也为资本市场和科创融资带来长期资金。银行理财参与其中须在加强风险管理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借助母行优势打造养老生态圈。
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后,银行理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周鑫泉表示,应切实履行“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责任,通过培养公司治理能力、协同控险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良性纠偏能力、预防腐败能力、投资投研能力、创新突破能力和队伍建设能力等“八大能力”,久久为功,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针对之前银行理财市场净值化波动引发热议,中新经纬研究院邀请周鑫泉给出配置建议: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资产配置理念;其次,要正确理解理财产品“好”的标准,购买与自身资产配置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再次,选择与自己投资理念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发行机构;然后,投资者要关注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和季度(年度)投资报告;最后,广大投资者要理性看待理财产品的“短期波动”,坚持多资产配置,坚持长期投资。
中新经纬研究院: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序发展的原则下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并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协调发展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您如何看待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的出台?
周鑫泉:我们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标志着个人养老体系第三支柱迈出了重要一步,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个人养老制度建设的突破。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政策从无到有,从0到1,是个人养老政策在国家制度层面的突破。二是养老市场空间的突破。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可用于投资多品类养老产品,根据我们团队分析,预计每年可带来增量资金约5000亿元。三是个人普惠政策的突破。一方面参加人员多,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参加;另一方面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为参与人带来利好,未来优惠政策仍有较大期待空间。
个人养老金制度带来三大机遇:一是为解决人口老龄化时代个人养老难题带来机遇。二是为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带来机遇。按照《意见》要求,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必须在商业银行开户;同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未来想象空间较大,各类金融机构都将有机会获得更多长期限资金,扩充自身产品品类,打造自身专业养老团队。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各金融机构可实现跨界合作,为全市场养老产品扩容。三是为资本市场和融资人带来机遇。养老投资有利于吸引长期限稳定资金,为有长期限资金需求的基础建设和科创等融资人带来机会。资本市场有望引入新类型的长期投资者,制度建设也有望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市场偏谨慎的预期。
中新经纬研究院: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给银行理财带来的机遇?
周鑫泉:对于理财公司而言,发行养老理财具有重大意义,是贯彻落实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建设生态化、多层次、普惠性养老服务体系,助力国家“共同富裕”愿景。根据“四地四家机构”前期试点经验,养老理财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后续产品出现排队购买现象,可见市场需求很大,当前试点范围扩充到“十地十机构”,可从更多方面进一步激活市场潜能。
具体从客户需求来看,一是客户对养老产品的投资安全要求高。养老理财从产品特性来看,主要面向具有养老需求的个人投资者且以追求养老资金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从早期购买客群来看,中年和女性群体偏多。40-70岁占70%,女性占72%。风险厌恶和追求安全性是主要特点。这就要求养老理财必须从产品类型、风险等级、投资策略和风险保障机制等多方面保障安全性。二是必须满足便捷性功能。为了满足便捷性要求,养老理财产品可设置现金分红、提前赎回机制,保证资金一定程度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如投资者因罹患重大疾病、购房等大额支出急需可申请提前赎回。
中新经纬研究院:未来这个创新业务要实现常态化经营,还需要各家理财公司作出什么样的努力?
周鑫泉:一是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忠于所托,为民养老”。当前,银行理财客群特点主要为风险厌恶型,这就要求理财公司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稳健投资策略,控制组合波动,优化风控IT系统,保证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二是丰富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满足多维度需求,在便捷性和多样性上多下功夫。为满足超长期限需求,根据监管导向可发行十年期产品,同时,进一步丰富投资策略,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总结优秀经验,发行混合类、目标日期策略产品并积极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并进一步挖掘场景和优化功能,发行开放式产品。
三是,探索跨界合作,打造养老生态圈。银行理财可积极探索合作,与商业银行集团内、金融业、养老产业、住房租赁等实现多层次多维度多行业跨界发展,打造全方位养老生态圈。首先,聚合集团内部整体力量,和母行旗下各类金融子公司联合推进集团内养老金融创新;其次,在整个金融圈内,加强与养老基金、保险和信托公司等同业合作,打造养老金融生态圈;再次,加强与养老产业,包括养老院、养老制造(含养老医疗器械制造)等产业合作,打造养老产业链;最后,加强与住房租赁等场景合作,包括与市场化存房及优秀的养老基础设施提供商共同探索将存房场景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进一步创新养老场景,同时在资金和资产两端助力“房住不炒”国家战略。
中新经纬研究院:刚过去的4月27日是资管新规颁布四周年,2022年也是过渡期结束后资产管理回归本源第一年。四年来,银行理财内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整个行业92.9%的产品已经实现了净值化转型,绝大部分银行如期完成存量整改任务。其实近年来对银行理财的监管是日益趋于严的。4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关于《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要求理财公司针对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制定全面、系统、规范的内控制度体系。在您看来,未来,银行理财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作哪些努力?
周鑫泉:高质量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话题。首先,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各行各业都在谈论高质量发展,理财行业不可能不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次,严峻的内外部形势要求我们更加重视高质量发展。最后,理财客户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做好高质量发展。随着净值化转型的落地,理财子公司立足长远,应切实履行“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责任,通过培养“八大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公司治理能力。银行理财子公司脱胎于商业银行,回溯国有银行发展的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强化公司治理能力对金融机构的重要意义。理财公司要以求索的姿态,用体制管风险、用流程管业务、用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平衡风险和收益,实现公司平稳可持续发展。
二是协同控险能力。银行理财公司相较于其他资管公司,均背靠商业银行母行资源。理财公司可深入母行、深入客户、深入市场,在风险隔离的前提下,寻找与母行、市场的共振点,风险要隔离、风控要融合。同时,提高与合作机构的组织管理能力,发挥好产业链比较优势,深化外部机构合作,提升业务合作的体验感和获得感,积极创设更适合投资者的产品类型。
三是科技应用能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金融科技早已广泛被运用在理财产品销售、投研领域、运作管理以及风控等方面。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理财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数据控险方面,是特别值得探索的领域,各行各业都在探索数字产业化。如小企业在大数据等科技支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理财业务更应该、也更有可能实现数据控险。
四是良性纠偏能力。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大主题,把安全摆在重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良性纠偏,是理财公司实现自我迭代的重要路径。监管部门、母行都对理财公司特别关心。非现场监督、现场检查、内外部审计还有巡视,对理财公司发展而言都是“正能量”,我们应充分利用好,不断改进机制,促进公司良性发展。
五是预防腐败能力。风险和腐败常常相伴相随。管理风险,必须首先管住腐败。银行理财子公司要定期开展员工行为排查,盯住关键岗位,坚决刹住腐败的苗头,同时要提倡“三清”文化,要做金融清流、树资管清风、留理财清气。
六是投资投研能力。投资能力是资管公司之间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所在,要将理财公司投资投研能力放在战略高度上统筹推进。银行理财公司应当建立起以大类资产投资配置为战略指引、以类别资产细分研究为战术指导的市场化投研框架。同时,遵循长周期逻辑,形成一套自成体系、自上而下,随外部环境变化而灵活、有效调整的组合管理方法体系。
七是创新突破能力。要对市场保持灵敏嗅觉,及时捕获同业发展信息,进一步丰富完善产品谱系和资产类别,打破产品“同质化”,各自锻造公司品牌价值。
八是队伍建设能力。要提升行业综合经营能力,人才是关键,银行理财应着力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提升专业能力,可采取“内部培养+外部引进”方式补足专业人才缺口,在留住人才、创新考核激励等方面长期聚焦、久久为功。
中新经纬研究院: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其实这个规模和资管新规之前差不多。当前,银行理财依然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力军,那么在您看来,在资产管理行业大格局中,银行理财应该和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有怎样的差异化发展?在支持实体经济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周鑫泉:与市场其他类型资管产品相比,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连续三年居于首位。长期以来,银行理财背靠母行在资金、渠道、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收益稳定、期限丰富的金融产品,为人民财产保值增值作出重大贡献。银行理财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的关系,我想可以引用“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银行理财与同类其他资管机构,一同面临资管新规整改要求,这是资管行业整体面临的转型挑战,但各类型资管机构各有所长、各有所专,在各自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只有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共同完成为人民财富保值增值、更高服务实体经济、一同维护金融稳定的重任。相比较而言,银行理财具有净值稳定、收益稳健的优势,可以广泛建立信义关系而成为居民不断增长的财产性收入的稳定器、金融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将投资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银行理财需要和各类资管机构加强合作,共同为客户供给多元化、差异化的优质金融产品。
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银行理财应当充分发挥全牌照和直投优势,在支持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支持资本市场建设、服务国家区域建设、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作用。尤其是在投资端,可以更好支持小微企业普惠融资、基础设施投资、先进制造业和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将投资端和融资端更改好地进行风险和收益匹配,提升金融资源配置广度和深度,也能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引导财富流入社会发展的领域,服务国家建设。
中新经纬研究院: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都关注到前一阵子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有观点认为资管行业的净值化转型使得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甚至破净现象将成为常态。那么请您从专业人员的角度,对广大银行理财投资者一些建议,投资者如何挑选和购买好的银行理财产品?
周鑫泉:资管新规自2018年正式颁布实施以来,随着理财产品投资运作管理模式以及资产估值方式的转变,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程不断深化。在这种大背景下,广大银行理财投资者要想挑选和购买好的理财产品,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资产配置理念。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或者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我们的生活和投资都离不开这四笔钱:一是零花钱,就是确保自己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和消费支出的钱,可投资于现金类金融产品,比如银行活期存款、银行现金类理财以及货币基金等。二是保本升值的钱,就是用来满足子女教育、养老规划的钱,可投资于固定收益类的金融产品,如银行理财固收类产品等。三是搏取收益的钱,就是用来为家庭创造高回报的钱,但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投资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等。四是保命的钱,用来应对突发意外或者重大疾病等支出,可投资于意外险、重疾险等。每个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需求,将资产按照不同的比例配置在上述四类金融产品当中。银行理财主要是满足每个家庭对于前两类资产配置的需求。
其次,要正确理解理财产品“好”的标准。我认为,理财产品的“好”其实就是适合。适合你的理财才是好的,不适合你的理财对于你而言就不是好的。那到底什么是适合你的理财呢?其实就是你购买的理财产品应该与你的资产配置需求相匹配,同时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千万不要用短期的钱去购买长期限的理财产品;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尽量避免追涨杀跌的不理智行为。
再次,建议选择与自己投资理念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发行机构。目前已经有23家理财子公司开业运营,还有6家理财子公司已经银保监会批筹但暂未开业运营,可以说各家理财子公司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建议投资者选择那些管理理念、投资风格、风控机制等与自身投资理念相符合的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进行购买。
然后,投资者要关注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和季度(年度)投资报告。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不能只看理财产品收益的高低,还要重点注产品说明书里的投资范围。投资范围会清晰地表述该理财产品配置固收类、权益类等各类资产的比例,便于投资者判断该产品的风险属性是否适合自己。季度投资报告会披露该产品过往的底层资产以及投资运作管理情况,便于投资者做出更为客观的投资决策。
最后,提醒广大投资者,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各类资管产品的监管尺度都是相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其风险属性是相匹配的。银行理财虽然较其他资管产品运作更为稳健,但稳健并非是完全没有波动,投资者一定要理性看待理财产品的“短期波动”,坚持多资产配置,坚持长期投资,就一定会有相应的投资收益。(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原创,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孙庆阳
【编辑:冉笑宇】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