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楼多产权问题凸显 电梯难再开老人干着急
导语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老楼多产权问题凸显 电梯难再开老人干着急
上周本报报道了海淀区明光北里1号楼电梯停运一事,从4月5日上午10点开始,该楼的电梯被关闭了。16层高的老楼,住在高层的老人们出行困难,说起此事老人急得无奈。一个星期过去了,电梯还是不能用。
电梯还是用不了
“唉,已经一个星期没下楼了,平时用什么,都得给孩子打电话送过来。”明光北里1号楼的老人们连连叹气。老楼的物业多年来苦于协调楼里的多家产权单位,以至于至今无力维持,老电梯的维保也到期了,物业与电梯维保单位解了约,没了维保的电梯也就这么被叫停了。
上篇报道中,物业称老人真遇到出行困难的情况,可以联系楼下的郑师傅,帮忙打开电梯。但老人们说,他们联系郑师傅,人家也不敢擅自做主把电梯门打开。
如今居民们也想寻找一家新的物业公司来接管,眼下第一个问题是,需要成立业委会,居民们说这件事正在筹备当中。多位居民提到,即便是找到了新物业,在工作对接上,仍然绕不过产权单位。“他们必须得出面啊,公共区域设施如何维保,费用如何摊算,很多问题都要协商。”
记者从社区居委会了解到,为了电梯的问题,居委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几天,居委会还在通过志愿者为楼里出行困难的老人服务。居委会也多次联系到产权单位的相关负责部门,但至今协调无果。连续三天,记者联系了老楼里两家单位的不动产部或相关科室,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多产权问题越发凸显
明光北里社区1号楼出现的电梯停运问题,实际上并非个例。从去年开始,记者走访本市多个社区时,很多跟公共区域有关的问题都出在多产权单位上。比如去年记者走访过安华西里一区31号楼,老楼的外保温层多年没能加装,楼道墙壁多处破损得不到维修,楼里的电梯也是问题重重。究其原因,仍然是楼里的产权单位较多,难以协调。
如今小区都是产权单位宿舍楼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多个产权单位共用一个楼、老职工卖房住进了与产权单位无关的人、产权单位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等等,诸多情况让楼里的“成分”越来越复杂,由此产生的物业服务难、协调难的问题比比皆是,电梯问题是其中凸显问题之一,更是关乎安全的要紧问题。如何把老楼里的管理服务关系捋顺,急不得也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