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遇“痛点”,医保费用跨地区结算和专业人才培养
导语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医养结合遇“痛点”,医保费用跨地区结算和专业人才培养
医养结合遇“痛点”,医保费用跨地区结算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待破
山东正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17年全省老年人口逾2137万,居全国之首。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群体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养老照护服务需求迅速释放。老有所养,究竟该怎么养?需求倒逼下,“医养结合”模式因更契合老年人的养护需要,从而脱颖而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今年8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就明确提出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的目标,把发展健康医养服务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大产业之一。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当前空巢、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增加,全省对“医养结合”照护服务需求日益凸现,各市不乏有效的创新路径探索。然而,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待突破的瓶颈,比如,传统养老机构难以承接医养结合服务、专业人才缺乏等。
养老机构傍上医疗资源
日前,在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的逸乐医养中心,经济导报记者见到右腿截肢的78岁老人陆兴南时,医养中心的护理人员刚刚为老人洗完澡。由于老人腿部残疾,行动不便,当初家人在为他寻找养老机构时颇费心思。
因为生活半自理,对入住养老机构,老人起初顾虑重重。不过入住逸乐医养中心后,陆兴南悬着的心放下了。“来这里的老人大部分是失能或半失能的,坐轮椅的多。”陆兴南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我们中心优势是依托原埠村煤矿医院(现在的新升医院)而建,医院是一家一级甲等综合医院,可为入住医养中心的老人提供就医便利。”逸乐医养中心院长胡为安向经济导报记者透露。
胡为安所说的就医便利是有据可考的。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医养中心与新升医院实为一体建筑,通过中间连廊连接,医养中心的住客可以直接前往医院就医。
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往往体弱多病,头疼脑热甚至是急症发作,方便及时就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在众多养老院中不可多得的医疗资源为该中心带来了生意。“建成一年多,入住率就超过了90%。”胡为安说。
靠医疗资源火起来的养老机构还有济南市历下二院老年公寓。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该老年公寓依托济南市历下区第二人民医院而建,执行医院病房管理模式,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病理特征进行专业医护,自成立以来,深受欢迎,床位数也是一直供不应求。
青岛市老年学学会老年人社情调研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鸿冰在做青岛市养老机构入住率的课题调研时发现,养老机构中实施医养结合的,其入住率明显高于没有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特别是一些专门收住失能、失智老人的机构,由于他们所提供的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相配套的特点,较好地适应了这一部分老人的刚性需求,因此能够形成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保持较高的入住率。
“随着老年群体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特殊需求,老年人及家属在选择养老机构时,对是否具备医疗服务条件非常看重。”马鸿冰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多种路径探索
医养结合正成为当下庞大的养老照护服务市场中的卖点,对这一模式的探索不乏多种路径。
“除了上述医疗机构改革整合路径探索外,当前对医养结合的探索还有政府委托医疗机构运营的模式。该模式是目前医养结合成效最为显著的方式,由于医护水平高和入住收费标准合理,深受老人欢迎。”济南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朱冬梅分析说。
据她介绍,这种模式是由政府兴建基础设施,委托综合性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济南市养老服务中心就采取了这种“委托运营+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该机构是由政府主导兴建的公办养老机构,以招标、签署协议等形式委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进行运营管理。一期工程入住老人基本是失智失能、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入住老人在院内就能实现医疗和养护转换。即老人一旦需要住院治病,在护理床上就能实现由“被护理者”到“病人”身份的转换,病情稳定后再转为护理床位,从而顺利实现医养服务功能转换。
2017年11月,山东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名单公布,山东省交通医院、山大二院、山东省泰山疗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青岛市北区福山老年公寓、烟台招远市社会福利中心等15家单位上榜。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已制定了医养结合服务的目标。今年7月,山东发布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医养健康产业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规划提出,到2022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5%以上。全省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到90%左右,护理型养老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40%以上。
在医养结合的推进路径上,规划提出,支持各地改造一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非建制乡(镇、街道)所在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或转型发展成为收治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等。
费用报销之忧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蓝图美好,不过在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入住逸乐医养中心的济南市区老人在该中心康复医疗服务人员的精心料理下,中风后遗症大大改善。不过,老人在该中心住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被子女转走了。原因是,这里只是济南市章丘区和高新区的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若接纳济南市其他区的老人就医,医疗费用无法联网报销,只能自费。
“另外,我们每年分配的医保额度也有限,医院一方面对外营业,承接章丘区的职工医保就医,一方面还要照顾到入住养老中心的老人医保额度。”胡为安对经济导报记者吐露该中心在医保报销额度方面的捉襟见肘。在他看来,打通医保跨地区限制,增加养老中心医保额度,才能为入住老人解除费用报销之忧。
朱冬梅表示,发展医养结合,建立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任重道远。从前期济南市职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的情况来看,护理费用来源只有职工医保基金,造成人均拨付费用偏低。“从当前各地的情况来看,长期护理保险资金还没有形成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资金利用的制度化和常规化的渠道,导致资金来源存在一定风险。”朱冬梅说。
此外,医养型专业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缺乏也是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的痛点。
入住逸乐医养中心的老人王秀兰在今年2月的一天晚上突然发病,满头大汗、嘴唇发紫,恰好被该中心护理部主任于丽在例行巡查时发现,从而化险为夷。于丽原为原埠村煤矿医院护士长,有着20多年的护理经验。这样的人才对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中心来说,不可多得。相比之下,很多养老机构非常欠缺像于丽这样的医养型专业人才。
对此,朱冬梅建议,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还需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制度安排,提升养老机构承接医养结合服务的能力,大力培养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医养结合一体化的行政协调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