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医养结合”新模式能否成为养老路上“指明灯”

【关注】“医养结合”新模式能否成为养老路上“指明灯”

导语

【关注】“医养结合”新模式能否成为养老路上“指明灯”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关注】“医养结合”新模式能否成为养老路上“指明灯”

【关注】“医养结合”新模式能否成为养老路上“指明灯”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关注】“医养结合”新模式能否成为养老路上“指明灯”

【关注】“医养结合”新模式能否成为养老路上“指明灯”?

目前,一些地方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已经率先上涨。有两类人有望获益更多。

  按照人社部和财政部去年下发的意见,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65岁及以上城乡老年居民予以适当倾斜;对长期缴费、超过最低缴费年限的,应适当加发年限基础养老金。

  也就是说,65岁及以上城乡老年居民,还有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人,他们的基础养老金有望多涨一点。

  此外,今年很多省市的两会上,代表委员都关注到了“医养结合”这一新型养老模式。在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养老成为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此前也曾多次关注养老话题。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成焦点

什么是基础养老金?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其中,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领取待遇的人数超过1.5亿人,随着2019年多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上调,一大波城乡居民将会受益。

  据媒体报道,在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方面,河南决定从2019年1月1日起从每月98增加到103元;广东全省从2019年全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每月148提高到170元;宁夏明确规定从2019年起将连续三年每年调增基础养老金5元。

  至于两类受益人群,青海从2019年1月1日起,对65周岁及以上参保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元基础养老金;对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月加发基础养老金10元。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被强力呼唤

  但是,基础养老金只能从最低限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老龄化加剧的中国需要彻底改变现有的养老模式。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从2025年到2050年,中国80岁或以上的人口数量会迅速增长。与老年公民相关的医疗保健、养老金和其他领域的支出将从2015年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33%升至2050年的26.24%。

  老年群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在“超负荷运转”。这种情况下,探索“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成为必然。

  《工人日报》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重庆市政协委员的父亲因肺癌晚期住进了医院,母亲也因身体原因一直住在医院。期间,因为他们四兄妹都要上班,难以长时间在医院照顾老人,只得给老人请护工帮忙照看,一共请了4名护理。

  “一个护工一天是两百元,一个月单护理费就是两万多元。”该委员坦言,好在他们是四兄妹,并且经济条件都还算过得去,若是一般的家庭可能根本负担不起这笔开销。

  在记者的走访中,不少人直言,老人依赖医院养老,苦了三代人。首先,老人本就不愿意长时间待在医院;其次,儿女要到照顾或者花钱请人照顾,并且护理费医保不能报销,给儿女增加了经济负担;再者,顾此失彼,孙子孙女辈面临无人照顾和难得见面的窘境。

  这位重庆政协委员表示,目前重庆的养老模式给老人、后辈和社会都增加了负担,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重庆的难题也是全国大部分地方需要面对的难题。

  而关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前景,王平认为,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极有可能突破万亿元。

  但“医养结合”并非一把万能钥匙。全国政协委员张广东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医养结合”事业中还存在“三大难”, 即医疗养老融合难、医养结合筹资难、人才队伍建设难,急需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如何改革呢?

  张广东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站式”审批,探索多元化投入模式。制定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对“医养结合”机构从资质审定、市场准入、土地供应、建设运营、床位补助、保险补助和相关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更加细致、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统一公办、民营医养机构运行补贴标准,建立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自然增长机制,探索公建民营、民建公助、合作经营等社会化运营模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运营,以及扶持医疗机构转型升级。

  另外,张广东还建议,整合信息服务平台。将已有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平台、区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老龄人口信息平台、残疾人个性化服务信息平台、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云平台等进行整合,完善“医养结合”服务对象信息数据库,完善老年人健康电子档案。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提供方便快捷的医养服务,推行电子病历和网上远程问诊,实现“医养结合”信息共享、服务互通。

  事实上,医养结合的本质就是深度融合,主体包括医疗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家庭,乃至每一个人,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