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文化、社会医学与医养结合以外的模式是什么?

医养结合:文化、社会医学与医养结合以外的模式是什么?

导语

医养结合:文化、社会医学与医养结合以外的模式是什么?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医养结合:文化、社会医学与医养结合以外的模式是什么?

医养结合:文化、社会医学与医养结合以外的模式是什么?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医养结合:文化、社会医学与医养结合以外的模式是什么?

医养结合:文化、社会医学与医养结合以外的模式是什么?

医养结合的商业模式多种多样,但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按照医院管理的理论,结合自己在医养结合中的间断经历,总结武汉东方阳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经验,分享有以下几点认知:

文化模式做医养

按自然规律,就像马和驴结合生出骡子一样,医和养结合所产生出来的一定不是医和养本身,而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认识不同事物结合后的新事物,用文化的眼光和视角才能探索出新事物的本来面目和规律。

文化的角度,医是公益,老年病医疗断然属于基本医疗的范畴,当然会公益医疗领先了;养老是福利,是社会孝老文化的体现。人的一生,在儿童时代是被养着,老了则是自养着,或被尊养着。从商业文化方面来分析,说儿童时代是“多加一”的消费,而老年时代是“一加多”的消费,即老年人可以主导自己的老年消费,也能被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主导着消费。正如李院长所说“老年健康和儿童健康将是未来健康产业中最兴旺的事业”,这句话是有着文化理论根据的。

文化模式做医养,也许要抓住“孝老”和“慈善”这两个文化卖点。

孝老文化宏扬得好,家庭成员孝老行为就能彰显出来,而东方大陆文化“视觉中心”是“形而实”,而非西方海洋文化“听觉中心”的“重观念”。因而孝老文化在医养结合的氛围下一定是健康产品的天下。

慈善文化是社会性的,中国的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资本的发展并非得助于慈善。而中国的企业总是要做慈善的,中国文化的慈善可能需要有引导,需要有人去开发,医养结合正是打开慈善的一把金钥匙。医养结合在未来一定是企业慈善最有价值投放的一块宝地。

中医文化重视养生,中医文化把医和养有机结合,医养中的医疗或是养老都可以贯穿一条中医医养的路线脉络,医食同源,中医中药并行,让老年人在中医文化中医疗、休闲与养老,一定是杏林中的佳话。

社会医学做医养

社会医学模式与生物医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医学的对象定位。生物医学定位的是患者个体,而社会医学定位是群体,群体是患者及与患者有关联的一切人。医院若视患者为就诊对象,商业模式只是1+1,如果医院把患者的家庭视为接诊对象,商业模式则是1+多。

以前做不孕症医疗项目的时候,经常见到长辈来医院为子女咨询不孕症诊疗。很多医院不将这些老人视作就诊者,也不挂号。可不孕症就是典型的家庭社会医学模式,绝不只是个患者诊疗那么简单。因为,单纯从就诊动机来说,老人更为强烈,从消费上来说,老人最为大方,而且大都有这个实力,而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经济实力往往受限。笔者根据此判断,为一些机构设计出家庭接诊与夫妻同诊模式,大大提升了不孕症医疗的运营业绩。

老年人医养,首先是老年病医疗,根据流行病学理论,许多老年病有家庭聚集性和多发性,如果从社会医学的角度,对已经患上老年病的家庭进行老年病预防性健康管理,这个模式就一定是从老年人做为切入点,医养结合项目就有可能把家庭成员纳入到医疗和保健的行列中来。

也就是说,社会医学做医养,要转变生物医学单一的患者观念,而要形成家庭医学观念,把就诊者从单一的患者,变成家庭以患者为中心的所有成员作为诊视者。接诊是以患者作为联结点,对整个家庭成员的健康进行考察。因为一人生病,家庭其他成员最起码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

社会医学更是要求要把医院、养老院和社区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住院的老人未必是利润的来源,但凭这些需要住院医养老人的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一定能让医养结合机构有进入社区医养的竞争力,把医养做进社区,才是医养结合的幸福之源,居家医养,才是中华文化所倡导的,也是社会医学所倡导的,应该说也是医养结合机构成本代价最小,利润最大化的地方。

眼光放在医养外

从现行的医养政策上来说,都无法谈有效的盈利模式。医疗是公益的,且是医保第三方管控的,赚不了钱。养老照护是福利的,老人舍不得花钱,儿女也得要有经济实力。养老这一块如果仅仅做高端也许能赚,但未来的老年化社会,不可能都住得起高端养老院,普通的养老院,像医疗一样,能保本也就算是不错的了。医和养单独做,可能都无力实现盈利,但医养结合起来,可能就有机会了,这个机会不在医和养,而在医养结合后的那个新生事物上。

譬如现在的保健品行业都是些什么人在做,没有用过保健品的老人可能几乎没有。保健品销售现在被社会上那些披着白大褂的“假医生”骗的多了。如果医养结合机构在老年饮食营养与老年保健医疗上多费些心思,实实在在地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和健康,这个社会上保健品行业的利润也许就会转移到医养结合机构中来。

俗话说“老年是个宝”,这个宝藏就看怎么去发掘了。医养机构最青睐的是高端,现在的高端老人可能主要是富起来的一代人的长辈们。而不久的未来,高端可能就是自己富起来后的老人。高端和高知人群未来进入到医养中来,他们的传奇经历,他们身上可以传承给后人的经验与知识,这也有许多是值得去进行抢救性发掘的。

医养机构其实不需要做太多的医疗抢救,但对于老年人蕴藏的社会文化财富的确值得医养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去抢救。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活充斥太多的铜臭味,如果把老年的传奇经历、知识经验发掘出来,总结提炼出来,这个文化魅力肯定是巨大的。文化也是产业,也是商业。

医养机构其实恢复不了老年人的健康,但医养机构完全可以营造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还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家庭般的生活。如果按照社会医学、心理医学模式去运营医院,生物医学模式仅仅是保障老年人安全需要的一个基础。营造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是一曲医养大剧,全社会都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把医养做到艺术的份子,还愁商业模式匮乏吗?

而营造老年人的健康生活,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做好老年人的几种需要满足。尤其是老年人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三重需要都会滋生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就看医养机构是否能看到和把握到这医养之外的机会了。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