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探索多种多样养老新模式_1
导语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全国各地探索多种多样养老新模式_1
全国各地探索多种多样养老新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如何解决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养老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状况,大力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发布出台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全国各地也相继制订和落实养老领域的相关文件,健全保障机制,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以“智慧养老”等方式提供多元化、专业化养老服务,旨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让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嘉兴健全养老保障机制
浙江嘉兴市通过印发《2018年全市老龄工作要点》《2018年县(市、区)级老龄工作考核目标》,明确把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工作作为今年重点工作,赋予较高分值着重考核,积极主动协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制订《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细则》(征求意见稿),争取尽早出台,用《细则》指导创建、衡量创建、推动创建。
嘉兴市以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为契机,出台《嘉兴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医养结合指导意见》,今年将继续推进社区医养结合作为市政府民生内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社区居住的失能老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另外出台的《关于加强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健全了政府、社会、家庭等多元化关爱体系。
在科学部署中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发展、齐抓共建、创制创新的原则,将适老居住环境建设、适老出行环境建设、适老健康支持环境建设、适老生活服务环境建设、敬老社会文化环境建设作为创建重点。嘉兴市在“十三五”期间分部署、选树、实施、表彰四个阶段,每2年组织开展1次创建考评活动。
武汉推进老年宜居社区
《慈善公益报》记者从武汉市民政部门获悉,2016年武汉成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后,到今年底武汉创建“老年宜居社区”将达到600个。每个老年宜居社区都将设立一个“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并借助邻近医疗、商业等服务设施,推动养老设施多元化、服务专业化、模式智能化。
东亭社区是武汉首批老年宜居示范社区。该小区重新铺设的沥青路面上,有一个黄色的“安全岛”,提醒有老人经过,车辆注意避让;外墙上,以德爱孝等内容为主题的宣传标牌随处可见。东亭社区现有居民15000多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17%。在逼仄拥挤的小区内,社区见缝插针式盘活空置资源,最大限度扩展着社区养老空间:常年积水的空地,平整后安装了儿童滑滑梯、休闲桌椅,变成了“童叟同乐公园”;一片200多平方米的杂草地,变成了绿树成荫的花园;一栋近600平方米的办公楼,改造成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街袁家社区于2016年为行动不便的15户老年人,在其住房内走道、厕所、起居室内,免费安装扶手等安全辅助设施,还在42个未安装电梯的老式住宅单元楼道安装了便利伸缩座椅。袁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孙建云介绍,袁家社区6000余名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1000人。
天津开展“智慧养老”多元化服务
老年宜居环境不只是适老设施,还要让老人享受到更专业的养老服务。近日,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恺悌在浙江宁波举行的2018智慧养老高层论坛上表示,科技助老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譬如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机等通讯工具解决老年人精神慰藉与高龄老人照料问题,让智慧助老、智慧用老和智慧孝老。
“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记者了解到,天津市河东区东新街凤岐里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入户为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发放助老爱心设备,该设备兼具一键呼叫功能,老人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只需按下按钮,家人的手机就会响起警报。此外,中心还为老人们准备了烟感报警器和燃气泄漏报警装置。这些装置,都与中心的后台服务系统相连,一旦报警,中心也会同步接收到呼叫信息,可第一时间与老人或者老人家属取得联系,必要时会入户施救,并与120联动,老人在家中的安全,可以通过各种智能化设备和网络系统被远程监控。而当他们走出家门,中心提供的各项服务,同样能提供日间照料和医养结合的全面照顾。据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像凤岐里这样的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在河东区落地了8家,服务了近万老年人,服务人次近10万。
来源:公益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