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即将开启智慧医养模式
导语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养老即将开启智慧医养模式
养老即将开启智慧医养模式
2019年5月26日,由智慧养老50人论坛承办,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教学研究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养分会、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中国信息界智慧养老专业委员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五届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之“智慧医养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
国家卫健委、北京市卫健委和北京市老龄办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围绕“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医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北京养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黄石松以“社会化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对大数据的呼唤”为主题进行了发言。黄石松表示,目前养老没有大数据,也不够“智慧”。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养老需要大数据作支撑,实现智慧运行。国家很重视养老产业,也有很多政策引导,市场也很看好产业前景,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养老产业到如今还是没有达到美好的愿景呢?一是因为社会变化太快;二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够明确。养老是民生工程,哪些是政府应该做的?哪些是市场做的?哪些是社会做的?这些都应明确,否则市场见不到利益就深入不到政府或用户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中去。从政策方面来讲,政策不能挑战人性。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什么执行不到位,可能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真实的原因是,医生上门出诊费只有医院的10%,这么少的费用肯定会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市场来讲,不能贪大,不要总想一步到位做个平台集成,而应找准一个小切口,抓住主体做强做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数据中心研究员游茂围绕“智慧医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发表了观点。他认为,目前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与日俱增,而现有的医养结合服务存在三个短板:一是缺乏医养结合模式;二是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不够;三是缺乏人才。解决这些短板,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政策上,加大政策引导,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二是从技术上,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三是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四是加紧国际合作,向老龄化时间较长的发达国家学习解决办法。同时,游茂表示,破解养老难题的出路在于信息化的“智慧养老”。因此,他强调,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手段,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开展远程医疗,提供生命周期服务,打造智慧医养模式。另外,对于信息技术下的智慧医养,游茂建议:夯实数据基础、加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健全标准规范。最后,他还提出了“让中年人健康地迈入老龄阶段,让老年人积极地参与、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变革!”的倡导。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数据运营总监张翔以“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大数据系统在养老工作中的应用实践”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张翔从一卡通基本信息、数据现状和应用实践三个方面对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大数据系统在养老工作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介绍。他认为,数据治理和业务专家对数据的解读是依靠数据进行分析的关键所在,需要加强数据专家与业务专家的协同合作,改变闭门造车的方式。在应用实践上,现有已落实生产的有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而服务规划、精准服务等方面还处于设计阶段,有待发展。
山东蓝创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李立波就“基于人工智能的老龄服务模式探索”这一主题与大家进行了分享。李立波认为,老人孤独多病、儿女忙碌牵挂是当前居家养老的核心痛点。聚焦核心痛点,蓝创公司创建了以电视机为服务入口,集智能机器人“小依”、可视化工作站、云平台、APP于一身的智能居家养老系统“所依”。该系统将各类适老化服务引入老人客厅,能够提供慢病管理、实时监护、视频问诊等功能,解决了传统模式成本高、人手缺、效率低的现状。相信在政策的支持下,该系统将成为一个有用、好用、老年人用得起、能够持续使用、并且爱用的平台。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智慧养老50人论坛联合轮值主席、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养分会会长左美云教授就“中国各地孝老虐老情况的数据可视化分析”进行了发言。他为与会者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左美云教授认为,智慧养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智慧孝老、智慧助老和智慧用老。其中,“孝老”的反面即是“虐老”。因此,实验室为了促进养老行业的健康发展,响应国家“互联网+养老”的号召,采集了互联网上“孝老虐老”新闻事件数据,对其进行跟踪监控与动态可视分析。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产生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结果,包括女性受虐者数量较多、失去配偶的单身老人受虐者较多、50-60岁的施虐者较多等,为解决“虐老”问题、提供了依据。
论坛结束后,与会者与演讲嘉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大家都认为大数据应用是智慧医养的方向之一,也是大数据背景下养老行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