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透露“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新规划
导语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国家卫生健康委透露“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新规划
国家卫生健康委透露“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新规划
“互联网+医疗健康”顶层设计出台一年多后,国家卫生健康委透露“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发展最新规划。
5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宁夏银川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及便民惠民服务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大数据办处长唐勇林介绍道,在与各省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重点推动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体系。在信息共享、数据安全、价格收费、监管模式、支付方式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继续探索,建立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机制和标准规范。这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将有新的收费标准。
二是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健康大数据的产业应用,开展大数据中心和产业园建设,以医疗服务为核心,培育催生产业发展新业态。
三是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流动,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模式,形成集医疗服务、科研教学、健康产业为一体的区域医疗中心,带动提升示范省及周边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
在此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将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严格落实有关标准和要求,确保 “互联网+医疗健康”要遵循医疗规律,注重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稳定医疗秩序,坚守安全底线。
宁夏试点
2018年8月,就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四个月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复宁夏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及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
如今,试点已经开展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12354”建设思路初具雏形。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阮越盛介绍,宁夏总体建设思路是夯实一个互联互通的基础,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和区域医疗中心两大中心,强化党建行风建设保障、研究与应用融合保障、创新行业政策支撑保障等三项保障,构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医疗平台、互联网诊断平台、互联网医药平台、互联网运营监督平台五大平台,力争在互联互通、一体化应用服务、产业培育和政策机制四个方面取得示范创新。
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是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的基础。宁夏建成了“卫生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借此初步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等信息互联互通。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汇聚电子病历数据已经达到了1000余万条,对接医保信息1.1亿余条。
借助“互联网+”构建诊疗服务新模式,宁夏为所有乡镇卫生院配备了DR或CR等影像设备和静态心电、音视频终端等远程信息设备,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及具备条件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全面推进会诊、影像、心电、超声、病理等远程医疗服务,基本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的诊疗机制。
据阮越盛介绍,依托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多个远程会诊网络,基层医疗机构20分钟内可完成各类医学影像、心电的上传、诊断和收发报告。较2017年相比,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住院人次分别增长了12.5%和13.7%。
在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过程中,如何调动市场力量,培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是宁夏在探索的重点工作。健康界从发布会获悉,目前,银川市和中卫市在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和产业园建设,已有40余家互联网企业入驻两市产业园,29家互联网公司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在银川市注册的线上医生总数已达3万余名,累计服务患者达到了1300万余人次。
实现对“互联网+医疗健康”各个项目和动作的监管,宁夏出台了《互联网医院管理实施办法》等十多个政策文件,已建成全区互联网医院在线监管平台,能够对线上医疗服务行为进行全程监管。
银川探索
作为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探索者之一,银川市抓住机遇,布局“互联网+医疗健康”。“审慎包容是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需坚持的态度。”银川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飞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恰是这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银川市在开展各项“互联网+医疗健康”工程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大问题。”
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银川市目前主要构建了五大应用体系。
一是建设便民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两个项目,“银川健康广场”与“银川市处方审核流转平台”。“银川健康广场”是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便民服务平台,将银川市市属六家医院的资源共享,纳入统一平台,实现全流程便民服务。 “银川市处方审核流转平台”将全市所有医院、社区和互联网医院的处方集中到统一平台,统一审核,保障用药安全。
二是建设远程诊断体系,包括电生理、影像、超声、胎心监测和呼吸睡眠监测等远程诊断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我们的创新之处便在于通过人员云化、平台虚拟化和机制市场化,实现时间、地域和内容上的全覆盖。
三是建设线上门诊体系,建立覆盖全市的、三个层级的”互联网+远程门诊“服务体系。通过互联网平台,组建”全国专家远程门诊“和 “银川市专家远程门诊”,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四是建设慢病管理和康养体系。将家庭医生与慢病管理、康复医养结合起来,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通过线上慢病管理团队、可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建设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病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主要慢病的社区管理。
五是建设产业体系。银川市在中关村双创园建立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园,目前,已落户30多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相关企业。
正如互联网企业选择入驻宁夏银川的初衷那般,银川开展各种探索的前提是制定“规则”,提供各种保障。
据马晓飞介绍,银川从政策、监管、标准、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出台各种配套文件,为“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国家点赞
2018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到宁夏银川考察“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状况,当时,李克强总理表示,希望宁夏在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上走在前列。
时隔一年,当提及宁夏探索对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可借鉴之处时,唐勇林同样赞不绝口。
宁夏改革创新的精神首先值得点赞。唐勇林表示,“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一种新业态和新模式,认识高度决定了其发展程度。宁夏作为西部内陆省份,在医疗资源比较短缺的情况下,主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地区间医疗资源落差形成的势能,转化成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动能,利用“互联网+”突破时空优势,破解资源短缺难题,探索出了一条西部地区赶超的路子。
唐勇林建议各省关注宁夏在制度、机制上的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一件好事,但也需要讨论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唐勇林认为,需要把以前无偿性、援助性的工作,转变成一项正常的医疗活动,让医生、患者、医院、企业等各方都能受益,这就涉及合理定价、分配、分担等问题。宁夏的探索是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情况下,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宁夏的第三个可借鉴经验是对各方资源的统筹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需要政产学研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宁夏就注意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唐勇林补充道,宁夏既主动政府作为,承担保基本的职责;同时建立市场化的机制,调动社会力量来参与,同时发挥平台集聚资源的优势
但唐勇林同时强调,各地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还需量体裁衣,结合地方特色和基本情况,借鉴机制创新等共性经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