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难题如何解?
导语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四千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难题如何解?
四千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难题如何解?
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共同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
他们疾病与衰老并存,无法行走、不能自理,甚至无法控制身体排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失能老人。
一人失能,一家“失衡”
案例一
每天清晨六点,家住安徽合肥的杨女士就要起床,为中风后半瘫痪的老母亲翻身、换尿布,再伺候洗漱、吃早饭、喂药。老人中风后吃饭很慢,往往是吃一半漏一半,等喂完饭、收拾干净,就到了上午十点,杨女士自己才匆匆吃一口饭。下午有时杨女士要陪着母亲去医院复诊,有时就在家中陪护。
“这还是有家政阿姨帮忙做饭、打扫的情况下,我照顾妈妈都觉得力不从心。”67岁的杨女士告诉记者,母亲生病之后情绪很低落,不愿意和别人多交流,家人全靠猜来理解她的需求,这也是她不敢将母亲完全交由保姆照料的缘故。
案例二
安徽宣城市汪波的父亲身患重症肌无力,双腿不能正常站立,长期由自己和母亲、姐妹等4人照顾。2017年,母亲身患阿尔兹海默症。汪波一家只得将父亲送往养老院,由姐妹定期探视,自己和丈夫、儿子照顾母亲。即使这样,一家人也时常担心母亲走失或在家受到意外伤害。
专家指出, 1个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需要3名家庭成员照料,已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对于一些困难和独生子女家庭更是“压力山大”。
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短板亟待补足
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日益增多,迫切需求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社会能提供较强针对性、专业性、医养结合的长期护理服务,但目前现状并不理想。
费用高也是很多失能老人无法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民政部门分析,机构照料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收费一般都高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绝大部分家庭无力支付,所以需要大力扶持建设普惠的养老机构。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并做好与长期护理保险的衔接。
长期护理保险破解医养两难困境
着眼于解决失能、失智老人刚性照护需求和保障问题。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青岛、上海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今年4月,青岛市创新实施了“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行多元化筹资机制,在原长期医疗护理基础上,将基本生活照料纳入职工护理保障范围。同时,上海目前接受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老人共约16.9万人,其中接受养老机构护理服务约7.5万人,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约9.4万人。此外,长期护理保险还为1万多名符合条件的重度失能老人发放了居家照护的现金补贴,有效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耀垠认为,长期护理保险有效减轻了失能老人经济负担,由于有了专业人员护理,失能老人的康复更有质量,子女的照料压力也大大减轻。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