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进成都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思考

“互联网+”推进成都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思考

导语

“互联网+”推进成都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思考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互联网+”推进成都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思考

“互联网+”推进成都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思考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互联网+”推进成都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思考

“互联网+”推进成都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思考

张云: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信息技术与应用研究三所所长、创新社会发展研究院-经济信息中心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系统工程师。长期从事IT行业,致力于政府行业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涉及智慧社区、智慧信用、智慧农业、低碳与节能环保等领域。先后承担了成都市公众信息网、成都市投资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成都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服务平台等项目的规划、系统分析、架构设计与开发实施。

工作成果及项目:《成都市投资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成都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云平台》等多个成都区(市)县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课题:《政务行业数据可视化应用及研究》、《“互联网+”推进成都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思考》、《成都市农业物联网建设技术标准规范(试用版)》、《基于项目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报告》等。

摘要】老旧小区治理创新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之一,不仅有助于小区和谐宜居的建设,而且还提升了城市整体的治理体系和老旧小区现代化水平。目前成都运用“互联网+”在推进城乡老旧社区治理创新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社区信息化系统在功能内容设计、融合整合方面,数据信息方面以及积分通兑方面都存在不足。为此,本文提出统筹规划实施、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库、构建虚拟社区“云架构”、加强技术研发和制度建设等政策建议。

“互联网+”是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工具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发展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互联网+”正渗透到经济社会各行业领域,尤其在城乡社区治理方面,成为引领老旧社区治理创新、推动老旧社区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一战略部署为新形势下运用“互联网+”推进城乡老旧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对成华区老旧社区社会治理情况的调研基础上,基于对成都市“互联网+”老旧社区治理的主要成效及问题的梳理分析,提出了推进“互联网+”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对成都加快构建高效能城乡治理体系、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成都“互联网+”老旧社区治理现状

“老旧社区”泛指老旧小区、老旧院落、原国有企业生活区、较早的拆迁安置小区,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差,自治组织不健全小区的统称。老旧社区(院落)多为无主管居住区,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较差,基层自治组织不健全,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老旧小区治理创新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是提升城市良好形象的需要。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老旧社区治理创新,运用“互联网+”统筹社区各类资源,发挥居民自治基础作用,建设和完善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和住房保障等领域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公共服务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网络,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对于提升政府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水平、完善城市发展治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致强社区智慧终端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成都市以智慧城市和无线宽带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老旧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通过政策优惠、政府购买服务、PPP等多种模式,吸引互联网企业、手机终端设备企业、电信运营商、跨界研发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心城区城域网升级改造,不断完善4G网络覆盖面,增加人口密集区基站数量,持续提升移动互联网网络覆盖能力。加大网络通信管线等基础设施共享力度,全面实现新建基站杆塔共享,推进“大联动·家空间”智慧社区基础云平台及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应用,打造了智慧门禁、智慧停车等智慧体验社区建设。试点推进政务云服务平台、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互联网+”社区安防体系、“智慧楼宇”以及“智慧街区”体系等建设,老旧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社区管理向自治模式转型

坚持共建路径“民主化”,建设“成都市民云”“互联网+院落”自治云等,进一步推进社区管理模式由行政主导模式向自治型模式转变。整合大联动政务服务大数据中心、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和“市民驿站”,以院落协商自治服务为重点,打造“成都市民云”“互联网+院落”自治云,将政府全域信息化应用推出“体制”,延伸到社区院落。通过“成都市民云”“互联网+院落”自治云平台的拓展应用,全市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院落+社团”微自治体系,拓展了民主自治的渠道,有效扩大了公众参与度;同时,构建了“互联网+自治服务”新机制,即将自治服务功能加载在PAD移动终端上,由院落自治小组成员、楼栋长、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负责人轮流值守,拓宽协商共治渠道。

新鸿社区守望新鸿小程序截图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鼓励引导老旧社区与社会企业联动,在社区内大型商场、超市打造,如成华区的“市民驿站”,集成公共服务自主服务、网上申报、政务查询等各类应用功能模块及系统,打造社区服务新空间。推进社区网格专业化改革,通过购买服务岗位将社区网格员、社区自治组织成员发展为“社区服务员”,并动员其协助居民自助办理事项,增强了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线下力量”。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的应用,将“市民驿站”植入语音提示、人脸识别、指纹采集等功能,提档升级社区政务智能服务。采取政务督查、系统评价、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开展服务综合效能评价,进一步改善服务评价标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民生保障水平有效提升

通过社区“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功能应用,增强多元化教育信息整合,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教育服务,包括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结合、在线授课、互动交流等服务。实施“互联网+医疗服务”试点示范工程,选择具有院落连心驿站、院落健康驿站等平台的社区(院落)及有“互联网+”应用基础、有数据开放共享意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驻区医院进行联合试点。建立完善“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依托平安智慧院落和社区治理服务系统,开展“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综合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加快实现养老服务的智能化。积极探索“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促进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协调发展,如成华区“互联网+健康服务”联合门诊、温江区柳城街道“健康医生进社区、健康管理到家庭”系统等。

成都“互联网+”老旧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系统功能内容设计交叉重复

由于成都市没有明确老旧社区公共服务和智慧社区应该具有哪些基本功能作用,各区(市)县都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服务内容和标准,将简单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当作智慧社区建设。一些街道社区或企业只是根据某方面的需求,自行制定社区服务或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及智慧社区建设方案,进行独立建设,造成面向社区信息化服务的基础设施、系统应用不能通盘考虑,功能内容各不相同,应用领域交叉重复。部分老旧社区只有社区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社区管理等孤立的解决方案,没有集成解决方案,碎片化现象严重,平台不能扩展兼容。这直接造成智慧社区所规划的平台服务功能不多、用处不大、人气不足、知晓度不高、使用率较低,后续难以开发拓展等问题。

信息系统难以融合

成都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主要依托政务服务系统建设起来,社区信息化是政府信息化的终端和落地。为更好开展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全市相关管理部门都建有政务信息系统,有的系统还向社区延伸,包括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等专门服务基层的平台。这些系统在服务基层过程中,同时完成数据沉淀积累、采集更新。目前成都市延伸到社区的这类信息系统多达60余个,有的一个部门就达4个。作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基础系统,这些政务信息系统属于重复投资、分散建设、条块分割、相互独立,部门的动态数据多半来自社区,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这不仅给基层社区工作者造成重复劳动,还造成企业居民办事手续多、程序多、反复跑,给外界造成政府办事效能低下的不良印象。

信息系统整合力度不够

以成华区试点“大联动”政府全域信息化及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例,该区有14个街道行政服务中心、106个社区服务站,承担业务涉及区、市等多级多部门。由于“信息孤岛”“信息烟囱”壁垒的原因,目前能在街道、社区实现“一窗式、信息化”办理的事项不足1/3。从街道层面受理公共服务事项情况来看,目前街道公共服务事项共计9大类63项,涉及卫计、民政、住房保障、劳动、老龄、残联、党组织、社保。其中社保在每个街道有2个独立的窗口,由市级的社保专线直接下放,专线与劳动部门共享;卫计、民政、老龄、残联使用外网;住房保障有内、外网。前台受理的46项在市政务审批服务平台上有受理。从社区公共服务业务系统情况来看,目前部署至街道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有国家部委、省和市级三个级别,以该区桃溪街道为例,共计部署至街道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有22个,其中国家级业务系统3个,省级业务系统4个,市级业务系统15个。

数据开发存在信息隐患

成都市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开放应用于智慧社区建设时,大量的部门、企业、居民等信息数据将接入智慧社区的应用层。其中有些数据属于居民个人隐私,有的数据属于企业商业秘密,有的数据属于政府部门保密信息,必须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或进行安全处理再共享。而目前成都市智慧社区建设缺少专门的信息安全保障和监督制度,在没有安全保护的情况下,大量的部门、企业、居民等信息数据的开放共享是危险的。但若因为安全原因而拒绝公开共享,又会造成智慧社区建设资源不足。

奖励积分通兑难以满足公众需求

奖励积分作为吸引公众积极参与老旧社区治理,体现与“善”有关的人我互动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形成正向激励,实现人际之间的价值传递手段。大部分社区(院落)自治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积分奖励功能,成都市也建成“成都市居住证积分公众服务平台”“成都市交管局‘蓉E行’交通积分系统”“成都市志愿者积分系统”“成都市文化消费积分系统”“早点星球”环保积分等积分系统。但是由于奖励积分是各自领域单独发行的,致使公众在获取、兑换、流通积分面临诸多问题,比如,获取积分渠道种类太多而核算积分标准不统一、积分相互认定管理困难造成兑换范围窄、能使用积分兑换的产品服务种类较少等问题,从而导致奖励积分因难以满足公众需求而变成“鸡肋”。

推进成都“互联网+”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统筹规划实施

为解决社区信息系统功能内容设计交叉重复问题,建议成立成都市智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技术专家团队及相关各方,按照智慧社区平台要服务政府、企业、组织、居民等多个主体,具有综合功能的需要,尤其是要结合政府部门进行社会管理与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以及社区生产生活需要,加强智慧社区基础数据库、公共服务业务数据库和平台功能系统设计,以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数据开放等形式,全面打通电子政务、志愿服务、商业化便民服务的数据通道,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依托智慧社区基础数据库、公共服务业务数据库,拓展更多功能应用,不断丰富智慧社区的服务内容,提升社区精准化治理、精细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库

为促进社区信息系统更好地融合,建议建立政务大数据库和面向社区服务并面向社会开放的“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库”,根据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所需数据种类、数据格式标准等,按照省市交换协同、网格员报送、物联网感知等多种采集方式,建立并丰富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库,在社区层面构建居民与社区互动机制,企业、居民在智慧社区平台提交申请,后台在大数据库按需“抓取”相关数据信息,自动流转、校验核对、告知结果,让居民少开证明,让企业少跑路,最终实现网上政务大厅能完成所有事项办理。

大数据系统已应用到智慧社区

构建虚拟社区“云架构”

将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作为智慧社区的基础工程,尝试“用大数据来决策”“用大数据来管理”“用大数据来服务”,有效地助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服务性政府的快速建立,特别在公共决策科学化、公共管理精细化和公共服务精准化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建立大数据的思维。即以大数据来认识社区公共服务,要求相关单位不仅要完成社区公共服务工作,还要注重积累、开发公共服务数据。各区(市)县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应集诉求沟通、在线服务、信息公开三大功能于一体,不仅是政务服务中心延伸的网上平台,而且是沉淀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的窗口和枢纽平台。

?构建大数据的“云架构”。结合智慧社区规划,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规范采集、共享共用”的要求,设计包括社区公共服务的业务架构、数据结构在内的“云架构”,打造均衡“虚拟社区”,推动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构建大数据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软件技术、机器学习技术、高级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创新。

?促进大数据的共享。以“数据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的原则,加快制定更加严格的数据共享的有关规定,促进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社会实现充分的数据共享。

?促进大数据的开放。在确保国家安全、确保企业和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前提条件下,促进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的沉淀、开发和利用,让社区公共服务数据来自居民、回馈居民,服务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培育大数据的人才。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的应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仅要求对政府管理、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等工作熟知、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熟悉,又要求掌握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需要培养“跨领域、跨部门、跨学科、跨平台”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技术研发和制度建设

为保障信息安全,推动数据资源免费共享,建议组织技术专家小组和市级相关部门,专门制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交通服务、空间地理、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政务信息资源免费交换共享目录体系,分别确定其信息安全标准要求,并持续丰富更新目录体系。凡是目录中的信息数据资源,只要达到信息安全标准,所有建设智慧社区的第三方企业都给予授权免费共享。研究出台信息安全地方性法规,强化违法惩罚措施,以此推动各类社会化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完善全市奖励积分通兑模式

为了解决积分流通兑换的问题,提高公众满意度、降低运营成本,可建立全市社会服务积分认证标准,完善全市奖励积分通兑模式,制定全市公民奖励积分实施管理细则,实现全市范围不同行业、跨领域的积分互相兑换。为了避免传统积分兑换的存在的公信力不足、机器刷分、人为作弊、流通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痛点,可尝试构建一种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去中心化积分通兑技术体系,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的网络信任技术,能让各方都参与交易验证、账本存储、实时清算、积分发行透明公正,从而改善原有传统积分兑换模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推动全市奖励积分通兑的发展。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