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刘晓静: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培养

【两会】刘晓静: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培养

导语

【两会】刘晓静: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培养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两会】刘晓静: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培养

【两会】刘晓静: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培养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两会】刘晓静: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培养
【两会】刘晓静: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养老难题每年都是两会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认为养老服务与管理就是给老人洗头洗脚、端屎端尿的‘伺候人’的工作。”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刘晓静向据【养老之家网】小编了解到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山东省作为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截至2015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9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9%,但目前专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却仅有10万余人,其中在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不足4万人。

人大代表刘晓静

按国际公认标准,3位失能老人应该配备1名护理人员。“可是我国现如今,养老从业人员数量偏少,层次偏低,缺口巨大。刘晓静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等方式缓解养老机构用人压力,并适当增加养老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

困境

养老护理专业人数仅为个位数 部分高校甚至“停招”

刘晓静介绍,2016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已达4000万,按照1:3的照护比例,则需要养老护理人员1000多万人。

而实际情况是,目前我国养老从业人员数量偏少,层次偏低,缺口巨大,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此前,央广网据【养老之家网】小编了解到在调查中还发现,目前,由于受工资待遇偏低,劳动强度大,福利较少等诸多因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一线养老护理岗位上的流失率超过七成。

“好多人不愿意从事养老工作,所以导致了专业的养老人才偏少,这是我们目前试运营期间面临的较大困难。”

2月18日,央广网据【养老之家网】小编了解到前往山东省济南善德养老院调研“医养结合”相关问题时,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传新向据【养老之家网】小编了解到如上坦言。

专业护理人员在为老人检查身体

“另外,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以来自农村的‘40、50’为主,文化层次不高,专业技术匮乏。”刘晓静称,在养老专业人才的供给方面,当前,与养老相关的专业有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心理咨询等相关专业,其中尤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联系最为直接。

但是现实是,目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最高学历为专科,本科专业目录中无此专业。此前,据北青报报道,2014年,全国45所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中,有10所院校没有在校生,有10所学校在校生人数少于50人,但招生情况不理想,有的院校甚至已处于停招阶段。

昨晚,央广网据【养老之家网】小编了解到试图联系一位正在山东某高校养老服务专业读大二的学生张红(化名)时,她却以“没什么好说的,不是什么光彩的专业”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探因

养老人才面临“两难”:源头培养不足、流失严重并存

“如果几天不在养老院,老人们会一直念叨着找我。”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山东善德养老院护理人员赵忠红,平时把养老院的老人都当做家人一样。但目前,社会上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却存在偏见和误解,视其为“伺候人”的专业,以致该专业的招生情况不理想,生源质量偏低,多为调剂而来的低分考生,且数量不多,甚至别院校招收养老护理专业的的人数仅为个位数。

“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而言,其作为一个专业出现时间较晚,发展不成熟,且目前只有专科层次,学生所学内容以生活照护等内容为主。”刘晓静向据【养老之家网】小编了解到举例说到,从毕业生到岗后的情况看,当年流失率约为三成,工作三年后的流失率达到七成。

“尽管山东、浙江等省份出台了大学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一次性补助奖励政策,但规定要签订五年以上劳动合同,且补助额度不高,因此实际的激励效应不明显。”

2011年,民政部出台的《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显示,到2020年,养老护理员600万人。

“相关部门和部分院校过于关注招生数量,没有做到对普通养老护理员和高级养老服务与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差异化培养。”刘晓静认为,这样易造成院校培养的高端人才缺乏就业优势。

另外,刘晓静在调研中发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作为当前养老从业人员“主力军”,只进行了简单的技能培训,服务内容单一,难以开展如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较高层次的服务,更谈不到对行业产业的经营与管理。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