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时代的足音,奏响“文化养老”的乐章
导语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踏着时代的足音,奏响“文化养老”的乐章
养老事业春潮涌动为“文化养老”话题涂上浓浓的时代底色
12月23日,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对全国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认真学习先进典型,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广大老干部对党怀有深厚感情,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体现了老干部忧党爱国为民的情怀。
同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对促进养老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部署。《意见》指出,养老服务业既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要坚持“深化改革、放开市场,改善结构、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提质增效,强化监管、优化环境”的原则,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文化养老圆桌对话暨养老智库揭牌仪式会议现场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落实《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若干意见》,12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国家养老网共同主办,龙骏集团、中视媒资承办,神州养老杂志社协办的“文化养老圆桌对话暨养老智库揭牌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国家养老网总顾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杨正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德步,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总编助理李晨玉,“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组委会主任、龙骏集团董事长张运防出席活动并致辞。
文化养老圆桌对话以“文化养老与智库”为主题。文化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主任李泽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秘书局原局长汪兴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组织部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联合国科学与和平贡献奖获得者、陕西文化软实力研究会会长刘宏涛,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子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国家智库理事长叶伟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治理研究室副主任顾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理事会副秘书长田曙光在会上发言。
发展文化养老已是春江水暖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文化养老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适应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而提出的一种积极的养老理念,同时也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高品质、高品位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圆桌对话”的举办和养老智库的成立,对于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养老智库应与社会各界一道,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养老公益平台,吸引更多的机构和有识之士理解文化养老的理念、加入到中国养老事业产业中来,促进养老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
杨正泉:党和政府把养老事业、健康事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国家养老网总顾问、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杨正泉讲话
国家养老网总顾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杨正泉首先致辞,他指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把养老事业、健康事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随着时代进步,养老理念不断发生变化。过去,人们普遍注重物质层面的养老,如今也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养老,尤其强调老年群体的尊严。这要求我们将老年群体视为一支富有创造性的、生机勃勃的社会力量,进一步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老年群体实现自立、自强、自信。
杨正泉对12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有着很深的感受,他把这个纲领性文件视作国家有意通过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以有序竞争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杨正泉以亲身体会指出:提倡发展养老事业,首先是我国经济成功的标志。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迅速提高的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长寿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大。银发一族的增多,首先是社会安定富足的证明!与此同时,长寿人群也改变着社会人口的结构比例,影响到了社会其他方面。
作为一个自然生命体,每个生命从诞生、成长、壮大到衰老都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也是宇宙生命的自然进化规律。杨正泉思路清晰,讲话中的逻辑性分析充满了辩证思维。他以缜密的分析指出新时期养老事业发展的核心所在。他认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我们把养老和养生相结合,养老不仅只是养老,要活得健康,活得快乐,活得有意义。”这就引出文化养老的丰富内涵,现在的老年人有精神追求,更加需要主动体现自身价值。
文化养老为养老事业注入新动能
专家学者热议“文化养老”培育健康养老意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对话内容,而文化养老则是这次圆桌对话会的主题。
对话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对推动文化养老,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文化养老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着强烈的共鸣。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德步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德步认为,国家积极部署养老事业,国务院印发《意见》预示着养老事业的春天到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老有所养已不是大的问题,老有所乐将成为老年群体的重要需求。文化养老不仅仅是满足老年群体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还涉及整个社会文化层次的提升。
作为人民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德步对人口结构、养老问题持续关注。他认为社会发展到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已满足后,文化养老成为一个热门的关键词,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今后我们应该注重如何做好文化养老。如何让人的晚年在精神生活方面多姿多彩充实丰富,如何让人的晚年享用科学合理,更具审美愉悦和人文关怀的文化养老,如何让身体和智力仍然健康的老人继续实现他们的价值,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诠释解读的重要核心问题。高德步教授指出,文化养老包括人的尊严问题,包括文化活动的问题,包括发挥优势和作用的问题,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养老最好的方面。因为健康养老要激发人本身的机能,要能够自立、自信、自强。
“文化养老”体现出老年群体是具有创造性、有社会价值、生机勃勃的社会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组织部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讲话
如今的老年人概念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在24日的“文化养老圆桌对话”论坛上指出,从中国现实来看,文化养老从观念到举措都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
逐渐进入老龄阶段的许多人是知识群体,把物质养老和文化养老相结合,要把他们由被动的养老转化成发展老年事业的主力军,不要让他们脱离社会,不要成为社会的旁观者,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在为社会作出新贡献中,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现在随着老年人文化程度、健康程度的提高,他们不需要被视为弱势群体,他可以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发展。这是我们在说到文化养老时首先要改变的观点。
“如何看待文化养老?”杜鹏说,“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近5亿60岁以上老人,其特点是更健康、受教育程度更高,有巨大的文化精神生活的现实需求,比如社会中已经反映出来的跳广场舞、老年大学的“一座难求”……怎么实现政府、社区、家庭之间有效联动,老年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现在确实需要进行探讨。”
他坦言,文化养老的发展从中国现实来看还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在观念上重视文化养老。目前来看并不是太重视,例如广场舞就是其中之一,小区可以配置小孩玩的游乐场,可以配置相应的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所,但是几乎没有配置专门给老年人跳舞的广场。
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总编助理李晨玉讲话
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总编助理李晨玉在致辞中说,201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12亿,到2035年将增加到4.18亿,老龄人口比重由15.5%提升到28.7%。文化养老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精神免疫力”,有助于引导社会形成更加全面、科学的养老观念。
解决养老问题是时代的需要
文化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主任李泽林讲话
如何解决文化养老中的供给不足问题?文化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主任李泽林在讲话中谈到,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文化系统办的老年大学是853所,90%以上属于市县两级老年大学,而且呈现逐渐递增的态势,硬件设施继续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提升、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现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需求,许多地区的老年大学仍然是“一座难求”;理论研究比较滞后,缺乏全国统一的教材;城乡办学条件差距比较大,发展不协调等。他说,2015年文化部确定了文化部老年大学、重庆市沙坪坝区老年大学等10所老年大学为规范化建设试点,今后将从中摸索经验进行推广。
杜鹏则提出,文化养老不仅仅是政府措施就可以推动的,文化馆拨款有限,而且公益性质不能收费,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一个清楚的职能划分?没有机制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杜鹏强调:“如果把文化养老看作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社会的力量就会出现重新分配,比如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国外很多国家的大学可以接受老年人随堂来跟着学习,很多国家中小学周末的教室可以让老年大学使用,我们现在还看不到哪个学校可以这样去做。”
“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组委会主任、龙骏集团董事长张运防讲话
“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组委会主任张运防指出,养老服务应当尽快补上文化课。目前很多的养老服务依然没有跳出单一的物质养老,忽视了滋养心灵、支撑生命厚度的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如何让参与文化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常态,特别应该成为养老服务业思考的重要问题。张运防强调:“养老服务应当尽快补上文化课,随着社会各界对多元化养老需求的广泛关注,文化将成为老年服务业不可或缺的公共供给,文化养老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以及适应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而提出的一种积极的养老理念,同时它也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
张运防在致辞中指出,文化养老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适应素质不断提高的老年人群体的文化需求,是今后发展养老产业中的积极理念。未来老年人会作为文化养老的主体,主动参与到文化养老的体系建设中来。他认为,随着社会各界对多元化养老需求的广泛关注,文化养老应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文化建设,使老年人不被视为文化权益的被动享受者,而是主动参与到文化养老的体系建设中来。
养老智库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养老智库”正式揭牌
圆桌对话论坛当天,养老智库正式揭牌。
养老智库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国家养老网、龙骏集团等机构共建的首家养老领域高端智库,将集合国内外养老领域的专家学者、意见领袖、媒体从业者以及其他各领域的精英,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目标,以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使命,集前瞻性、学术性、政策性、应用性为一体,为我国养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秘书局局长汪兴明讲话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子瑛讲话
联合国科学与和平贡献奖获得者、陕西文化软实力研究会会长刘宏涛讲话
养老智库揭牌仪式与论坛的同时举行,预示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交融,顶层设计与地区多样性的积极互动。
养老智库将依托政府、学术、媒体、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各方优势,深入不同地区调研,依靠高校和国家研究机构形成大数据优势,展开专项课题研究,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建立养老动态数据库并举办高端论坛活动,能够为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智力支持。
聘请张运防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文化重在传承,文化贵在发扬。文化养老作为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对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发挥余热、满足老年养老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应使文化养老成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有利条件;成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基本内容;成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实现途径。对目前文化养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老年人晚年幸福指数。(文/王楠 邹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