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遭遇现实尴尬
导语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以房养老遭遇现实尴尬
8日,银保监会表示,即日起,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扩大到全国范围。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2014年6月,原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提出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在国家政策的连续扶持下,以房养老保险似乎更应该形成国内“遍地开花”的大好局面。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启动至今已满4年的以房养老保险面临着“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尴尬。
截至今年6月,有多家保险机构获得了试点资格,但开展业务的仅一家,且完成承保手续的不足百户。
多原因造成“小众化”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战略所副所长王海涛表示,以房养老保险在中国市场“遇冷”,有多方面原因。
从老年人自身来看,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更愿意相信“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把房产留给子女,由子女来养自己的老。从市场角度看,在房价不断攀升的经济环境下,老年人更相信自己的房价会一直涨下去。此外,以房养老保险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缺失。
也有专家提出,以房养老保险属于微利经营,无法调动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因此供给能力和意愿不足。
多措并举激发市场需求
王海涛表示,要激活以房养老保险市场,首先要将以房养老的服务模式标准化和精细化,提高其可信度;其次是要建立可视化的第三方监督体系,保障交易过程公平合理;另外,要建立信誉背书体系,有力保障老年人和保险机构的相关权益。
“以房养老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目前国家经济社会在发展,相信养老保险体系未来也会更加完善。”王海涛说。
此外,业内人士还建议,完善法律法规为创新业务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在向全国推广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逐步扩大抵押房产的范围,将其他类型的不动产列入抵押范围,以便解决更多老年人的收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