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 闯 通讯员 吴光霞
地处重庆市北部的渝北区,农村老年人口占农业户籍人口的23.6%,为了解决当地农村老年人居住分散、养老服务质量不高、持续供给不足等问题,渝北区民政局通过布局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提供线上线下为老服务和鼓励低龄老年人照顾高龄老年人等举措持续加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让山城的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建阵地,让农村养老服务有依托
渝北区下辖11个街道、11个镇,有农村人口47.51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人口11.21万人,农村老龄化程度达到23.6%。在渝北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邱隆秀看来,当地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着三大现实“困局”,而最主要的是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建设滞后。为了破局,渝北区结合全市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工程,决定在11个镇各建设一个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并在行政村建立互助养老点和互助养老分点。
这是茨竹镇养老服务中心的样子:青瓦作顶、白漆涂墙,三层楼房外挂的空调护栏也刷成了砖红色,改建前这里叫茨竹慈善敬老院。服务中心内增设了健康管理、生活护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8个功能区,有床位80张,目前入住了67位老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余长江告诉记者:“中心内有专业的养老管理人才和专业的护理人员,在住养、护理、医疗、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可以为老人尤其是特困人员提供精细化的服务。”
“每镇一中心”的布局,让各镇的养老机构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渝北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曾巧奇告诉记者:“各镇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整合了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补助资金,还叠加了适老化改造工作,以确保中心建设标准化、适老化、品质化。目前,已建成养老服务中心8个,还有3个正在建设中。”
除了在镇里建设养老服务中心,渝北区还在村里建了互助养老点。据曾巧奇介绍,针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渝北区民政局以村为单位,根据老年人的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布局村级互助养老点和互助养老分点。对于人口集中的行政村单独设立互助养老点;其他规模较小、人口相对分散的行政村,则依托村便民服务中心合并设置互助养老点。
在木耳镇金刚村,装饰一新的互助养老点窗明几净,内部设有议事堂、食堂、澡堂、休闲娱乐室、健康照护室和健康呼叫中心等功能室。“我们可以为周边3个村的400余名老年人提供综合性养老服务。”该互助养老点负责人曾春英告诉记者,老年人在这里每餐收费4元、洗浴洗衣每次1元、助浴每次5元、日间照料每次10元。周到的服务和实惠的价格,得到了农村老年人的欢迎,都夸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区已建成互助养老点101个。近期渝北区政府办公室印发《渝北区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年底,该区将完成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
优服务,让专业养老服务进村入户
“服务不专业,质量不高是农村养老服务面临的又一困局。”在邱隆秀看来,专业的事情还得交给专业的机构和专业的人来做,这样农村养老服务才能有质的提升。
2021年年初,在此前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渝北区民政局联合区卫健委和财政局印发《重庆市渝北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明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请专业机构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首批服务对象包括特困老人、失能老人、百岁老人和留守老人等。
“刘爷爷,您好,之前上门测量您的血压有点儿高,现在好些了吗?近期疫情反复,出门记得戴口罩。”3月25日,重庆安康通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呼叫中心的话务员给古路镇继光村71岁的刘祥富老人打去电话,仔细询问了老人的日常生活。
“话务员每周会对服务的老人进行至少两次线上服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王芳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呼叫中心定期对老人们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和心理疏导,必要时进行上门关爱,确保特殊时期服务不掉线、关爱不断档。
王芳告诉记者,她所在的机构专门从事养老服务,渝北区民政局购买了机构的服务后,他们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招聘助老员,组建了一支专业、稳定的助老员队伍,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点对点上门服务。
“我会按照公司的派单入户为老人提供服务,一般上门一次服务2小时,测血压、打扫家务、代买药品和干农活等都在服务范围内。”聊起这份工作,助老员李勇和记者说起了一次让他印象深刻的上门服务。
2019年5月24日下午,李勇接到派单后赶往古路镇同德村的伍茂华老人家。敲门无人应答后,李勇疑惑地在周边寻找起来,最后在路边的草丛中发现了伍茂华。见老人昏迷不醒,他急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一同将老人送往医院,还垫付了医药费。后来得知,伍茂华老人是因为腿部受外伤出血导致昏迷,幸亏送医及时才无大碍。
树新风,让农村互助养老有氛围
如何让农村养老服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邱隆秀告诉记者,渝北区民政局正在以互助养老点为平台,依托社工开展农村流动养老服务,培育起各镇的养老服务队伍。同时,通过建立积分制度鼓励农村老年人开展互助养老。
老人们手牵手围成圆圈,伴着音乐的节奏一起舞蹈……在金刚村互助养老点外的空地上,社工、村里的养老专干和老人们一起唱歌跳舞,老人们满脸欢笑。重庆市渝北区禾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罗巍告诉记者,2020年,承接了渝北区民政局农村流动养老服务的项目后,他们目前在11个镇的50个村开展服务,服务包括组织志愿者为村里的老年人义诊、理发、开展文艺活动和过集体生日等。
每个月到村里去4次,每次社工都会带着村里的养老专干、互助点的养老助理员一起开展服务。渝北区兴隆镇养老专干张倩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跟班’学习,现在我也能组织村里的老人开展活动了。”
在这支流动的养老服务队的带动下,各个镇由养老专干、养老助理员和分点小组长组成的养老服务队伍逐渐成型。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禾木社工中心已开展各类养老服务活动共计700余场,服务老年人1万余人次。
从2021年5月开始试点农村互助养老的兴隆镇牛皇村,为了鼓励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健康老人帮助体弱老人,专门制定了互助积分制度,并将村里的老人分成了18个互助小组。
“为独居、腿脚不便老人送饭或做饭一次记2分,帮助生病老年人通知家人、送医治疗一次记2分,每晚6—8点通过敲门例行询问每次记0.1分……”牛皇村互助养老积分内容涵盖了助医、助洁、代买等。
67岁的蔡忠英既是互助养老的施助者,也是受益人。她曾将劳作中暑的村民扶进家中悉心照料。不久,就有村民主动上门,为她瘫痪多年的母亲理发。她感慨地说:“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个互助养老搞得好!”
“积分每季度兑换一次,可以兑换物品,也可以存起来兑换助老服务。”牛皇村党支部书记汪清文告诉记者,“村‘两委’正在积极调动社会资源,计划设立互助养老爱心基金,来丰富积分可兑换物品的种类,让村里的互助养老有所为、有所得。”
如今,互助养老积分制已经在渝北区11个镇全面推开,有1万余名老年人因此受益。老人之间助农、助洁、助医、助乐的互助养老氛围越来越浓厚。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4月14日)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农村养老服务走出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