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不能停留在政策和医院层面

医养结合不能停留在政策和医院层面

导语

医养结合不能停留在政策和医院层面
在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老年人看病难无疑是一个焦点。老年人就诊难度高,社区医院和小诊所害怕承担风险,对其“敬而远之”;而

医养结合不能停留在政策和医院层面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医养结合不能停留在政策和医院层面

医养结合不能停留在政策和医院层面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医养结合不能停留在政策和医院层面
导语

医养结合不能停留在政策和医院层面
在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老年人看病难无疑是一个焦点。老年人就诊难度高,社区医院和小诊所害怕承担风险,对其“敬而远之”;而

医养结合不能停留在政策和医院层面

在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老年人看病难无疑是一个焦点。老年人就诊难度高,社区医院和小诊所害怕承担风险,对其“敬而远之”;而到大医院看病,需要乘车、排队、缴费、检查,老年人站不住、等不及、吃不消。对于“空巢”“失独”等独居老人来讲,看病难的问题则更为凸显。

全社会关注

在此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力求解决老年群体的就医难题。江苏、山东、河北等多地纷纷出台措施,保障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

例如,河北省开通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落实65岁以上老年人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住院优先政策。建立健全康复疗养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制度,为老年人医疗保健和护理康复服务提供保障。

不过,对于空巢老人和失独老人这些特殊群体,除了物质层面的优惠措施之外,全社会更应从精神层面给予充分的关怀和爱护,帮助他们排解寂寞、弥合创伤、安度晚年。

综合性诊治

老年人的病症与其他群体不同,病症多不典型、合并多种疾病、病情易发变化,发展快、并发症多、高死亡率。其在医院的选择和科室的选择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近些年来,各地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各级医院开展老年科建设,但是老年科的运行仍然举步维艰。

老年疾病对医生的全科诊治能力要求较高,这是老年科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业内专家认为,老年群体的医疗服务应该是综合性、长期的医疗服务模式,而现在医院对于老年人的医疗服务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由于老年人患有的疾病多是多种病症合并且带病时间长的慢性病,如何进行综合性、连续性的诊治,是所有医疗机构老年科和从事老年健康管理者需要重视的。

“慢性病需要治疗,但不能单纯地以追求治愈为目的,因为很多老年慢性病是无法彻底治愈的,而应该以控制和延缓病情为目的,使其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因此,一个老年科的医生应该是一个高级的全科医生,要有广泛的医学知识,甚至还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老年医疗问题。”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于普林强调,“因为老年医疗不仅是医学问题,还可能是心理问题、社会问题。”

专业化服务

相对于医疗器械齐全的大医院,老年人需要的是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但是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让老年人有苦难言。

“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医疗服务水平跟不上老年人的需求,对于老年人的疾病,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诊治。”一位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不足使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机构缺乏信任,医疗需求于是更加向大医院倾斜。

“老百姓对医生的要求很高,医患关系的紧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信赖造成的,社区医生要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随时能给老年患者正确的指导,建立信任关系。”于普林建议,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完善卫生设施的同时,更要加大对社区医护人员的培养,改善医患关系。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是长期的,因此,社区医生和老年人的关系也是长期的。“这种关系不是看病关系,不是消费关系,而应该是朋友关系。”社区医生的角色不是付钱看病的医生,而更应该是老年人胜似亲朋的亲切照护者。

医养结合不应只停留在政策和医院的层面,现在的老年专科机构、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普林认为,老年医学的本科教育还需要加强。教育部和卫生部等相关行政部门应在全国的本科医学教育中推行开展老年医学的必修课教学,让所有的医学毕业生都能掌握一定的老年医学知识。

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

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

老年人群不仅慢性病患病率高,同时存在大量慢性病患病风险。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吸烟率为22.4%,危险饮酒率为9.3%,有害饮酒率为11.4%,近50%的老年人有中心性肥胖(诱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超过40%的老年人有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此外更加不利的是,在老年人群中,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很低。危险因素大量蓄积,势必增加老年人患病的风险,慢性病患病率依然存在上升的可能。

慢病管理在医养结合中的应用

1、医院的慢病管理服务

(1)老年慢性病患者住院后,由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

(2)依据实际病情,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康复,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医护人员护理的重点是皮肤,要防止褥疮的出现。对于有担忧、焦虑的患者,医护人员要积极与其沟通,讲解目前住院期间病情的变化,将病情好转的好消息与患者分享,减轻其思想负担。

(3)为老年慢性病患者设立档案管理,将患者住院期间治疗药物、护理措施、实验室检查数据等变化情况记录档案,与社区医院建立整个养老服务信息化云服务,保证患者出院后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输,从而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2、社区生活照护

患者出院后,需要在当地社区医院建立档案,建立与社区医院的联系。社区医院由专人上门,照顾患者的生活和医疗服务,具体如下。

(1)环境:告知患者养成良好起居习惯,讲解慢性病与合理生活习惯存在相关性,保证房间通风、有足够的光照,卧室、客厅保持整洁、干净,遇到天气环境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盖好被褥。

(2)饮食:避免食用隔夜餐食,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食物烹饪中减少食用油、食盐的摄入,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保证少食多餐,减少糖分的摄入。

(3)心理:给予老年慢性病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可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庭成员定期来患者家中进行访视,探讨疾病治疗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谈心,爱护来提升患者在家庭中的地位。

(4)生活:根据其生活习惯和喜好,寻找患者愿意接受的活动项目,如打太极、跳舞、慢跑等,通过分析患者阅读的兴趣,订阅相关报刊,分散其注意力。

(5)监督饮食: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对其中不当饮食给予纠正。在与患者交流中,若发现患者喜欢吃蛋糕、甜品等食物,高告状患者解除,讲解多进食蔬菜和水果的益处。同时根据患者口味偏好,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原则。

慢病管理的意义

目前我国医疗水平资源有限,这就造成老年患者在出院后很难控制好疾病,使得疾病出现进展,影响生活质量。医养结合是一种集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医疗服务模式,集医疗、养生、康复等为一体。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医养结合管理,可以提高患者规范用药、情绪调节、合理饮食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医院的医疗服务属于医养结合理念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医院的良好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疾病,了解用药相关知识。而通过社区生活照护,可以让医护人员持续对患者进行监督管理,观察和分析患者的遵医行为,纠正其不良习惯。同时通过社会家庭的支持,帮助患者从疾病中走出,建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疾病。

老年人专业化医疗服务的特色在于综合性和连续性,除了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外,还需要发展护理院、老年病院、康复医院等延续性医疗服务机构。专家建议,老年医疗服务需要建立一个具有指导性意义的老年健康评估体系,而且由政府主导,以此来评估老年人需要或者适合什么样的延续性治疗,指导老年人进行下一步的医疗护理。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