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底开始,我市公安机关按照中央部署,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有这么一类诈骗手法,它们披着理财、投资的外衣,看似非常正规,但其实仍是不法分子诈骗的手段,这就是以字画等艺术品投资等为幌子的养老诈骗。
案例
两起投资艺术品诈骗
全国2000多名老人被骗
近日,潼南警方和巫溪警方先后通报了两起成功破获的养老诈骗案件,这两起案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犯罪分子都打着投资艺术品的名义实施诈骗。
前不久,77岁的巫溪县下堡镇村民夏老,接到一自称博物馆工作人员电话,推销某某玉印、某某国宝,称是难得一见的“红色收藏品”,标价29800元和25800元,打折促销、货到付款,“投资”价值巨大。最终,夏老以4900元、3980元价格各购买了一枚。事后经专业机构鉴定,这两枚所谓的“国宝”印章仅仅是普通工艺品。
巫溪警方接到报警后展开侦查发现,从2021年6月开始,犯罪嫌疑人赵某等人购买廉价工艺品,假冒具有投资价值的“收藏品”,并冒充“红色文化中心工作人员”或“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打“亲情牌”“免费牌”等手段获取老年人信任,以“红色文化”、高增值、高回报为噱头,用打折促销、货到付款的形式,高价售卖假冒“收藏品”,骗取“养老钱”。
截至案发,该团伙向全国各地共拨打电话86万余次,发售假冒“收藏品”1.78万单,涉案金额200余万元,受骗老年人2000余名,涉及北京、上海、重庆、四川、山东、河北、湖南、湖北、辽宁、安徽、福建等全国30个省市。
无独有偶,5月17日,潼南区公安局破获的一起投资艺术品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王某某通过在互联网上浏览筛选有投资艺术品需求的老年群体,与其加微信聊天,利用伪造身份证件、公司营业执照、艺术品鉴定资质等证件信息,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后,再以缴纳实名认证费、产品鉴定费、艺术品投资等理由,让受害人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向其转账。短短4个月时间,王某某通过“艺术品投资”这一幌子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达20余万元,受害人被诈骗金额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最多的一起达3万余元。有一名80岁的老人被同一人诈骗多达10余次,直到民警上门都不相信自己被骗了,民警耐心讲解骗子的骗术后才恍然大悟。
手法
高额回报当诱饵
精心编织陷阱
“犯罪分子利用的就是老年人对艺术品的不了解,编织一些高大上的名头,再加以利诱,从而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六支队探长肖洋为记者详细解析了常见的投资艺术品诈骗手法。
肖洋介绍,这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发放传单、召开推介会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宣传,以投资字画、艺术品等看似很高大上的名头来唬人,并承诺年化收益36%至44%不等的高额回报为诱饵。
“为了骗取老年人的信任,犯罪分子往往还会签订《购销合同》《贵重物品托管协议书》等看似很正规的手续。”肖洋说,有的犯罪分子会告诉老人,说字画是贵重物品,不宜自己保存,说平台可以提供销售升值通道,然后就为投资人提供寄存托管服务等,通过这样层层设套、套上加套、直至套牢。
为了演得逼真,犯罪分子刚开始还会按照约定给老人返利,加深老人的信任。“许多老人辨识能力弱、投资渠道窄,看到有这样的‘好事’,很容易就越投越多。”
危害
投资有风险
非法集资更是明令禁止
“老年朋友要增强理性投资和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对以‘收藏品投资’‘字画投资’等为噱头的宣传,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所谓有收藏价值、增值价值的纪念品,这些很可能是非法集资骗局。”肖洋提醒广大老年人,有不少艺术品投资类诈骗,其实际上是非法集资,而非法集资是国家明令禁止和严厉打击的非法金融活动,侵犯了国家经济金融正常秩序。参与者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请广大市民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的本质,一句话就是用后面参与者的本金支付前面参与者的利息,打时间差、做资金盘。
广大老年人一定要谨防“养老服务”“养老项目投资”“以房养老”“养老保健”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若发现被骗,应及时止损,保留证据并立即报警。
提醒
发现这8类养老诈骗线索立即举报
1.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等设置“套路”,诱导老年人“消费”“投资”等涉诈问题;
2.违规使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变相开发房地产等涉诈问题;
3.商品住房销售中以“养老”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等涉诈问题;
4.老年旅游、艺术品经营等领域涉诈问题;
5.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服务机构名义开展养老服务活动的场所;
6.养老机构内设的无资质医疗机构、无行医资质相关人员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等违法行为;
7.涉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涉诈问题和虚假宣传等违规经营行为;
8.养老领域非法集资、传销等涉诈问题。
三种方式举报:
1、通过中央政法委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养老诈骗”举报通道进行举报。
2、拨打重庆市举报电话:023-63964110,或发送举报邮件到邮箱:cqylzp@163.com。
3、拨打110报警求助电话进行举报。
(责任编辑:马欣)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