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7日讯 “我们就是被花言巧语给骗了,我投资98000元,只收回来2000元,公司就跑了!”张大爷回忆起2018年5月跟随李某到上海旅游考察度假村项目的经历,仍然后悔不已。近日,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发布一则不法分子集资诈骗老年人案例,张大爷正是受害者之一。
据悉,2018年至2019年期间,李某等人精心布置了一个骗局,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像张大爷这样的老年人成为李某等人的主要“诱捕”对象。李某伙同他人成立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虚构投资度假村项目,以老年人为主要目标,通过发传单、打电话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宣传,允诺年利息24%,骗取47名集资参与人人民币400万余元。
近年,以“养老投资”为名,针对老年人群体实施的集资诈骗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湖南高院日前发布的养老诈骗典型案例中,有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9余亿元的非法集资案件。2005年至2019年11月,被告人李某某等人以“夕阳红”公寓、孝德集团为名吸引老年人到公寓来养老、投资。他们通过召开推介会,在菜场、超市、广场等公共场所散发传单,并且宣称投资的年利率可达8%-14%,以此来吸引投资者签订“入住合同”,收取“入住保证金”,从而变相非法集资。经鉴定,李某某等人集资诈骗金额为87583.13万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为192776.12万元。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结的一起案件中,薛某协助周某某等人在西山区成立了某众融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在参与管理期间,薛某明知该公司未正常开展业务,且公司对外宣传的“健康养老基地”等投资项目也没有经过市场监管许可,但仍以“投资养老”“理财”为幌子,向公众许诺高息回报,用虚假宣传的方式骗取多名集资参与人投入资金。西山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薛某的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诈骗金额达280余万元,数额特别巨大,法院依法对其判处重刑。
养老诈骗犯罪案件性质恶劣、危害极大,不仅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保持国泰民安社会环境的切实举措。
为斩断诈骗“黑手”,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等单位近日就打击养老诈骗共同“亮剑”,启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共收到涉养老诈骗有效举报线索11218条。公安机关共梳理存案1981起,现已破获99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82人;集中抓捕涉养老诈骗犯罪逃犯53人;组织快破现案,已立案711起,破案559起,打掉犯罪团伙8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90人。
在各地近期公布的养老诈骗案中,受骗的老年人一开始大多是被养老项目投资、免费健康服务等吸引。
李婆婆是一名退休教师,经老同事介绍,参加了某种植公司的活动。活动现场,业务员给李婆婆送了面条、食用油,还专门安排大巴,送李婆婆等人到外地“总公司”考察参观。在业务员的热情招待下,李婆婆接受了“投资建议”:投资3万元,公司承诺年化收益24%。“当时就给我返了3个月利息1800元,还多送了1个月利息600元。”此时的李婆婆,已沉浸在对高回报的期待之中。
几个月后,李婆婆找业务员了解情况,却发现对方已失联。随着李婆婆等人的报案,养老诈骗案浮出水面。据孝感市孝南区人民法院通报,截至案发,该团伙共向142名老年被害人非法集资总金额511万元,被害人年纪最大的90多岁。
多起养老诈骗案件显示,一些不法分子为接近老年人,以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相诱惑,为的就是骗取老年人的信任,然后再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老年人进行投资。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了受害人贪图便宜的心理,加上老年人缺乏投资风险意识,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诱骗老年人投资。
随着社会各界反诈工作的开展,有部分老年人对于这样的“免费”或者“高额回报”已经有所警惕。不法分子则开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他们先尝到甜头,再加大投入。
部分犯罪分子甚至会通过伪造国家机关许可证件,组织“实地考察”等形式,进一步加深中老年人群体的错误认知,最终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公司接待我们去上海考察度假村,有专人介绍旅游项目、带我们游玩,说这些年旅游项目投资非常赚钱,承诺给我们高额利息……”在鼓楼区人民法院披露的案例中,受害人张大爷就参与过这类“实地考察”。
而老年人对新型犯罪形式和诈骗手段缺乏了解,辨别能力弱,容易听信虚假宣传。不法分子又针对中老年人群体的身心特点构建诈骗话术,承诺子虚乌有的高额回报及其他虚假权益以设置连环骗局,使老年人群体陷入错误认识而将所谓“投资款项”交付给犯罪分子。
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老年人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凡是有人让自己出钱,一定要多一个心眼。
同时,老年人平时也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受骗的原因并非仅因为甄别信息能力相对较弱。
不少老年人的子女往往很难常陪同在父母身边,难以及时与父母沟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老年人渴望得到亲情关怀的心理,从开始的每天电话问候到定期或节假日上门问候,借助“嘘寒问暖”的方式一点点地解除了老年人的心理防备。
作为子女,如果确实无法做到时刻陪伴,也应尽可能抽时间陪伴老人、常回家看看,让其充分感受到来自子女的关爱,降低老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不给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
老年人也要树立防范意识,遇事多找子女商量,不要轻信别人的话,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发现自己受骗,及时报警处理。
(责任编辑:马欣)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