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宁市民周女士向记者讲述了一件烦心事。周女士和父母一起住,父母年过七旬,二人都患有高血压,每天都需要吃降压药。有一天周女士下班回家,看到桌上放着两盒降压药,母亲告诉她这两盒降压药是路人推荐的,说是比其他降压药药效好两倍,价格是799元。
周女士一听就觉得不对劲,告诉母亲她有可能买到了假药,可是父母根本不相信。没办法,周女士让父母拿着这两盒药到医院咨询,医生表示这个所谓的药效比其他降压药好两倍的“神药”只含有一些普通的中药成分,对降压根本没有作用,如果盲目服药,血压不仅得不到控制,有可能还会更严重。听了医生的话,周女士的父母依然觉得推销人员不可能骗他俩,任由周女士如何劝说都无济于事。
6月30日,记者从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了解到,像周女士父母这类被保健品套路的老年人不在少数。“我们接到的关于‘养老诈骗’的案情里,因养生保健和投资养老被骗的老年人相对多一些,尤其是被保健品坑害的老人,被骗的老人年龄以60岁至70岁为主。有的老人购买磁疗枕头、乳胶床垫以及保健器械被骗后,子女带他们来我们这里报案,他们还是坚信没受骗,可见这些老人被诈骗人员‘洗脑’的程度有多深。”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李赟告诉记者。
李赟介绍,养老诈骗有一个套路就是免费送礼品,比如鸡蛋、面条、粉条、大米等,诈骗人员往往通过这些免费礼品放长线钓大鱼,所以一些老人很容易“中招”。
经验丰富并不代表不会被骗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认为自己不会受骗呢?记者询问了身边的一些老年人,他们大都表示自己生活经验丰富,不可能上当受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青海嘉润健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吴雨遥接受采访时说,老人虽然经验丰富,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老人积累的经验未必适合时下环境,再者,经历多不代表懂得多,所以经验丰富和不会受骗之间不能画等号。
吴雨遥介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被骗的人通常都符合三个极端条件。第一个是经济极端,包括经济匮乏和经济充裕,就是没钱的一类人或者特别富有的一类人;第二个是精神极端,包括精神空虚和精神活跃,有的人没有朋友、精神空虚,而有的人广交朋友、接触新鲜事物多,这两类人也会被诈骗分子盯上;第三个是人际关系极端,包括人际关系单一和人际关系复杂两类人。”
李赟和吴雨遥都表示,老年人被骗归根结底是因为贪小便宜。除此之外,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各个器官的功能也慢慢衰减,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健康问题,所以他们格外注重自身状况,对养生保健类的产品很关注。诈骗人员正是利用老年人的这两个弱点,利用免费送礼品或者免费听课的手段来诱导他们进入设好的圈套。
“还有很多老年人不服老,退休后觉得不能赚钱养家,就会认为自己无用,于是急于证明自己还有价值。这类老人会想尽办法做一些事情证明自己对这个家还是有用的,而诈骗人员恰恰也会利用这一心理欺骗他们。”吴雨遥说,一些独居的老年人内心孤独,没有倾诉对象,这时候,骗子也会找上门,打着“关爱老人”的旗号哄他们开心,以此来获取信任,然后老人就会在骗子的花言巧语下拿出自己的养老钱。
老年人应多参加社区活动
当然,也有警惕性高的老年人。家住西宁市城中区新青社区的季桂琴今年76岁,最近她参加了社区开展的养老诈骗专题讲座。“律师用实际的案例揭露了养老诈骗常见手法与套路,我听了以后受益匪浅,至少以后遇到类似的骗局我会留一个心眼。”季桂琴说。
记者了解到,自从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省公安部门联合派出所、社区等单位展开多方位宣传,例如在窗口单位摆放宣传资料,户外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横幅、摆放宣传板等,并且面对面向老年人宣传科普养老诈骗内容知识。西宁市城东区清真巷街道办事处南小街社区和东关大街街道五一社区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广泛宣传,线上在居民微信群里分享养老诈骗的官方链接,线下将宣传融入到各种活动中,让老年人对养老诈骗有了深入了解。五一社区党委书记谢玉芳说,老年人主动学习、多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关注新闻媒体发布的养老诈骗相关信息,这对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有一定帮助。
李赟说,只要记住一句话,不管对方如何说、如何诱惑吸引、如何恐吓威胁,凡是让掏钱的都有可能是诈骗行为,这时候一定要警惕。老年人辨别能力差,遇到不能解决或者无法判断的事情时,直接找家人求助或者选择报警处理即可。
家人要重点关注老人的财务状况
老人被骗和子女交流少有一定关系,“老人年纪大了,对子女的依赖性更强,可是子女平时工作忙,对老人的关心大多围绕在‘身体健康’‘吃喝’‘心情’方面,容易忽略他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吴雨遥说,很多子女并不会留意老人的现实朋友圈,他们甚至不知道老人一般是和谁一起出门以及出门后去哪里了。在这种情况下,面对陌生人的热情,老年人就会认为对方满足了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有一种陌生人比子女更亲的错觉,继而陷入骗子的陷阱里。
“我儿子不知道我整天跟什么人待在一起,我问他知不知道我的朋友都有谁,他说‘不知道也没什么影响,你只要天天回家就行了。’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情很失落。”68岁的西宁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感觉外人比儿子对自己好,自然更愿意相信外人。
有的子女只知道老人有退休金,但从来没有问过老人是如何花钱的,因此,子女应该重点关注老人的钱财状况,但不能剥夺老人管钱的权利。吴雨遥建议,子女首先要了解老人日常把钱花在哪里了,然后可以和父母商量并建立一个支出范围,比如每天的花销超出支出范围时,老人就要和子女沟通一下,如果老人的账户突然流出大量资金、老人频繁找子女要钱或在外借钱,子女就应该及时止损。
面对衰老,老年人应尊重自然规律,客观地看待患有的慢性病,无法逆转的事情顺其自然就好。如需购买保健品应当选择正规渠道,并且索要正规发票。
若发现老人已经上当受骗,子女不要过分斥责,应该耐心劝导和立即报警,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老年人如何防范养老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