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是我国流传了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于敬老的内容,史书诗词里不胜枚举。武威市博物馆里的汉代王杖诏书令册简显示,我国早早地把敬老理念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最早的养老法律法规实物证据已有2000多年历史。

西汉《王杖诏书令册》

中国最早的养老法律实物证据

敬老养老制度在我国有着古老的传统,并一直被社会和官方所称道。先秦以前,就有尊老制度。西汉建立后,把手杖的杖首制成斑鸠式样赐给老年人,这是对养老礼仪的更新和继承,并以法律制度确立下来,成为汉朝“以孝治天下”治国理念的组成部分。

1959年到1983年期间,甘肃武威出土了一些鸠杖,还有皇帝颁的诏书(木简)——《王杖诏书令册》与《王杖十简》。

西汉《王杖诏书令册》《王杖十简》

《王杖诏书令册》是关于西汉尊老养老制度的法律法规,原简共27简,除第15简缺失外,其余26简保存完整。虽然历经千年,上面墨书的汉隶依然清晰可见。

《王杖诏书令册》的内容丰富,记载明确:

一是尊敬长老,抚恤鳏寡;

二是抚恤孤独废疾,田不租市不赋沽酒列肆(种地不交租,做买卖不纳税,可以在集市上卖酒,古代酒是政府专卖物资);

三是年七十以上赐王杖,入官府不用跪拜,有殴辱王杖主者,为大逆不道之罪;

四是处决乡吏殴辱王杖主并弃市的案例。

《王杖十简》内容涉及西汉宣、成二帝关于给高龄老人赐王杖的诏书,以及对侮辱受杖老人的犯罪者的处罚案例等。

武威汉墓出土的《王杖简》

汉代的敬老养老制度及其象征物

——鸠杖

年七十以上赐王杖,王杖长什么样呢?

“杖”古已有之,它还有个雅号叫“扶老”“藜杖”“杖藜”。所谓鸠杖,就是在手杖的杖首上做成一只斑鸠鸟的形状,是王权的象征,后来特指君王赐给高龄老人的“王杖”,成为国家敬老养老的标志。中国人常常以谐音表达思想感情,“鸠”者“九”也,象征极高极深极多极大极广,又具有吉祥尊荣之意;“鸠”者“久”也,寓意长久持久永久之意。所以赋予斑鸠长寿之意是非常恰当的。

武威汉墓出土的鸠杖

鸠杖在先秦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更是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做鸠杖赠送高龄老人;汉宣帝在位时,建立了高年授王杖的制度,规定凡是80岁以上的老人由政府授以王杖。老年人一旦得到这柄手杖,就具有了一定的特权,就可享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待遇。

甘肃武威出土的其中一根木竿鸠杖,长1.94米,圆径4厘米,竿头上镶有一只木雕的鸠鸟。出土时,鸠杖平置在棺盖上,鸠鸟伸出棺首,木杖上系着10枚《王杖诏书令册》木简。

武威博物馆里的彩绘漆木鸠

《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和“久”同音,有久久长寿的寓意。在古代,人们认为鸠鸟是不噎之鸟,吃东西不会噎着。因此,鸠鸟表达了人们对老人吃饭不噎、身体康健的美好祝愿。

甘肃武威出土的木简和鸠杖,用实物证明,在汉代,我国就已形成了一系列敬老爱老的法律法规。千百年来,虽然被授杖的老者不断变换,但恒久不变的是亲情孝道的美好情感,是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尊老养老,2000多年前就有法律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