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由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老龄协会主办的“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系列圆桌论坛之老龄社会治理——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探索与创新”活动在朝阳门街道举行。

据了解,朝阳门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串联了辖区内包括企业、志愿者、主管单位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将为老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聚合了丰富的服务资源和项目,满足辖区内老年人多样、复杂的需求。

多元主体联动,参与到为老人服务各个环节

朝阳门街道辖区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截至2021年12月,朝阳门街道有60岁以上老人7835人,占总人口的25.7%。由于养老驿站的服务对象比较狭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无法完全解决居家养老问题,“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便在探索中诞生。

据了解,“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将社区的老年人分为两类,以便精准提供服务。一类是保障型老人,包括孤寡老人、高龄独居老人等。对于这类老人,社区养老驿站工作人员、助老志愿者、老龄主任等人员会每周上门探访,每月上门为老人提供保洁、剪头发等服务,这些服务或是政府购买,或是公益志愿,老人无需自掏腰包。

另一类是普惠型老人,联合体围绕老人的医、食、住、行、乐提供多样化服务。在养老驿站或居家养老管理中心,老人既可以获取或预订服务,也可以通过他们对接入住养老机构。

“老人需要什么,我们就为其提供什么,如果我们没有这项服务,也会把相关的资源推给老人。”朝阳门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运营组织项目负责人说。

据介绍,朝阳门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具有社会治理特征。2019年5月,“以社会治理为特征的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被北京市民政局写进任务书。

如何理解“社会治理”?该负责人举了个例子。2021年3月,联合体推出“微公益”系列企业联动精准帮扶项目,即通过与企业或志愿者服务队合作,根据老人需求及企业特点,精准策划小微公益项目。

联合体工作人员发现,辖区的一些企业有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但苦于没有机会发光发热,于是便联合他们一同帮扶社区老人。比如,街道平房院落较多,没有厨房,有些居民家的厨房是私搭乱建的,存在用电安全隐患;还有些老人家中厨房的插线板油烟污垢很多,却不舍得定期更换。针对这些情况,联合体对接企业,由企业提供200个免费插线板,并派工作人员与社区志愿者一道为老人更换。同时对接地区市场监管所,市场监管所派专员在入户前为企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安全培训,提供专业保障。

目前街道开展的“微公益”项目有12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讲究多元主体联动,我们在工作中就把这些主体都串起来,使多元主体参与到为老人服务的各个环节,满足多样化需求。”该负责人说。

累计筹资51.63万,提供多样化服务项目

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会长黄石松指出:“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的精髓就是在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形成一种共建、共享、共治的机制,实现‘最后一米’的养老服务落实落地。”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12月,朝阳门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累计筹资51.63万元,辖区内外有联合体成员单位241家,还有各类非联合体成员单位的企业、基金会等。

除了“微公益”之外,联合体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服务项目,盘活辖区资源,满足老人需求。

2021年2月,朝阳门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出“一度温暖”朝阳门微心愿精准帮扶服务模式,以社区中的困难群体为主要帮扶对象,发动爱心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认领,圆梦个人和家庭之力难以达成的微心愿。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完成微心愿340个。

2021年7月,推出“循环义仓”精准帮扶服务模式。驿站运用自身场地建设成为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义仓的分仓,接受社会捐赠适老化产品,并对辖区内有需求人群提供公益租赁服务,低保、低收入、特困、残疾人等困境人群可免费使用。市民活动中心为总仓,分仓与总仓之间可以相互流转。截至2022年12月,已有护理床1张、轮椅5个、拐杖3个被居民租赁,现有护理床2张、轮椅3个、拐杖2个等待流转。

此外,朝阳门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联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昭德基金,在朝阳门街道各社区安装了9个打车暖心车站。老年人不需要下载APP、不需要输入起终点、不要求线上支付,只需扫一下、点一下,就能将附近的出租车呼叫到暖心车站。

在文娱活动方面,2021年,联合体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红枫家苑”项目引入市民中心,提供老年文化支持服务;不定期开展“潮娃快闪”“一个观众的剧场”等活动慰问老人,在传统节日组织老人联欢会等各类活动;从2021年6月11日开始,每周四上午由社区志愿者主播的朝阳门“潮生活”在短视频平台直播,让社区老年人积极参与新事物;协助驿站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服务活动近100场。

从1.0到3.0,朝阳门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不断进化

2022年4月,北京市印发《关于推进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政策解读通知中提到,朝阳门街道已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

朝阳门街道之所以能率先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前述负责人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联合体的建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背后的主管单位和运营单位也有较强的能力;其二,上级领导和街道对于联合体的实践和创新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为联合体提供了很好的工作环境。

据介绍,早在2016年,朝阳门街道就召开了权威专家研讨会,就居家养老现状和发展听取了专家意见,2017年5月,“区域养老共同体”概念在朝阳门街道诞生,提出将辖区服务商纳入助老服务力量。

朝阳门街道的“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2018年10月,联合体1.0版正式启动,此时为资源聚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实现了对街道老年人基本情况、养老服务资源、邻里互助基础、政府支持力量、辖区便民服务业的评估;将区域范围内所有可能应用到的服务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盘点家底,动员参与,初步组建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等任务。

2020年10月,东城区继续在朝阳门街道推动“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2.0阶段的试点建设。围绕老年人真实需求,将所有服务资源进行对接联动,深度参与,充分融合,实现多种形式的供需对接,提升区域养老服务的温度感。

2022年11月,朝阳门街道启动联合体3.0版,通过线上平台和项目管理,让各方资源找准在联合体中的定位,并形成可持续运转模式,实现供需对接和产品服务一体化,用市场效益带动公益支持,形成区域内的良性循环。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落实养老服务“最后一米”,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建了个“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