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不正常,是很多人体检单上的重要问题。不仅中老年人,就连年轻人,甚至青少年中,血脂指标不正常的人都不在少数。比如甘油三酯(TG)升高、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以及部分脂蛋白指标异常等。经常有人非常烦恼地说:我已经吃得很素了啊?怎么还没有把血脂降下来?
3月25日我国相关专家发布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在这个指南当中,特别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对控制血脂的重要意义。既要合理膳食,又要规律性适度运动,预防肥胖,戒烟限酒。
在血脂指标当中,甘油三酯是相对最容易改善的指标。只要管好嘴、多动腿、减体重、减腰围,这个指标就比较容易下降。与此同时,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问题。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比较难以单靠饮食来控制。但保证充足的规律运动,改善代谢能力,控制体重和腰围,对改善胆固醇指标也是有帮助的。
对需要降脂的人来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 控油脂。在降脂饮食当中,特别强调了控制每天的油脂摄入量。烹调油每天不超过25克,其中减少动物油和棕榈油等饱和脂肪比例过高的油脂,并避免反式脂肪酸。
2. 控酒精。对血脂升高的人,特别是甘油三酯偏高的人来说,要严格限酒。
3. 控糖、控精白淀粉。要增加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慢消化碳水化合物,增加全谷杂粮的比例。
4. 高危人群限制胆固醇摄入量。对一般健康人来说,并没有要求限制食物胆固醇摄入量。但对已经有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已经有高胆固醇血症和有高危因素的人来说,每天的食物胆固醇摄入仍应控制在300毫克以内。(这大概相当于1个鸡蛋+50克瘦肉中的胆固醇含量)
5. 选择合理的膳食模式。从膳食模式来说,国外已经推荐多年的DASH膳食模式、地中海膳食模式,我国的东方膳食模式,以及去年我国学者发表的心脏健康膳食,都可以作为控制血脂的膳食模式来应用。这些模式的共性是强调少糖少盐,少饱和脂肪,充足蔬菜水果,适当增加全谷杂豆等。
6. 改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运动、避免熬夜、充足休息、减轻压力等。
7. 定期做血脂检查。该指南建议40岁以下的健康人每2~5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血脂。高危人群和相关疾病人群应遵医嘱按时检查。同时,建议把血脂检查列入中小学体检项目。
建议检查的血脂指标增加了三个项目,在TG、TC、LDL-c、HDL-c之外,还增加了ApoA1、ApoB和脂蛋白(a)三个脂蛋白指标。
血脂指标控制的目标范围,因每个人的风险评估等级而各不相同。如果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改善措施实施数月,仍无法使明显异常的血脂指标得到改善,则需按医嘱来服用降脂药物。
药物治疗的问题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这里就给大家说说,在降脂饮食运动实操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误区1:吃得太少,过度减肥。
不仅胖人会出现血脂异常,瘦人也未必血脂正常。这是因为,营养不良和代谢能力低下也会造成血脂上升和脂肪肝的情况。在膳食中蛋白质不足、碳水化合物食物也不够充足的情况下,由于脂蛋白合成障碍,可能造成血脂紊乱。膳食中的必需脂肪酸和磷脂严重不足时,也不利于脂代谢的正常进行。所以有些过度减肥、食物不足的人发现,每天增加一个鸡蛋,多吃半碗饭,几个月之后,血胆固醇水平并没有上升,甚至还有所下降。
误区2:吃得非常素,但是优质蛋白质不充足。
人体可以用碳水化合物来合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所以,纯素食并不能保证降低血脂水平。若没有充足的蛋白质供应,人体容易出现肌肉流失、体脂率上升、代谢能力下降等问题,对控血脂更为不利。所以,在膳食指南推荐的数量范围之内,瘦肉、去皮鸡鸭、鱼虾都可以吃,胆固醇含量不太高的鸡心、鸭胗等也都可以按瘦肉一样正常食用。如果吃鱼肉蛋类食物较少,就需要增加豆制品、坚果油籽和杂豆类主食,以便增加蛋白质的供应量。
误区3:凡是含脂肪多的食物都不敢吃。
并没有研究证明,在合理范围之内,摄入脂肪的总量越少,血胆固醇水平就越低。实际上,适量摄入坚果中的脂肪,对血脂管理是有益的。每天吃两个核桃,或一小把杏仁(或巴旦木),或几粒夏威夷果,既能增加食材的多样化程度,也是健康膳食模式的一部分。
吃坚果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坚果是新鲜天然状态,不要油炸,不要过度烤制,不要加入大量油和糖;二是数量要注意不过量,每天有一汤匙(10克左右)到一小把(25克左右)果仁就可以了。三是吃的方式多样化,可以作为零食,也可以作为三餐的一部分,这样更不容易过量。
误区4:觉得动物油可怕,植物油就随便吃。
很多人注意选择低脂食材,但没有注意少油烹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即便是植物油,也需要限制在每日25克之内。按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调查报告(2020),目前我国居民的平均烹调油摄入量为43.2克,比建议的25克多出了73%。仅此一项,每天就增加164千卡的热量,要增加至少半小时的快走才能消耗掉。所以,如果本来运动不足,多吃油更会增加肥胖危险,而增肥本身就是提升血脂的重要因素。
误区5:经常吃添加油盐糖的主食和点心。
膳食指南所建议的25克烹调油中,包括了制作各种面点和零食所添加的油脂。很多人日常吃的菜肴并不油腻,但很喜欢吃添加了油、盐、糖的主食和点心,比如葱花饼、草帽饼、手撕饼、玉米烙、烧饼、酥点、锅巴等。这些食物是精白淀粉+大量脂肪的组合,升高血脂的潜力较大。
其中部分加工食物含有较多饱和脂肪,它们在室温下呈现固态,给人一种没有什么油的假象。只要细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就会发现高脂肪的真相。
误区6:吃太多的水果,经常用水果来替代一餐。
一些女性爱吃水果,经常用水果代替午餐或晚餐的方法减肥,认为这样就可以无限量地放心吃水果。但这种方法容易造成蛋白质供应量下降,糖摄入量过多的问题,可能降低代谢率,不利于控血脂。餐后大量吃水果更会额外增加热量供应。因此,餐前、餐中、或两餐之间吃水果更为合理,而平均一日总量也宜控制在膳食指南所建议的200~350克的范围内。
误区7:因为害怕淀粉和糖升高血脂,干脆不吃主食,大幅度减少碳水化合物。
少吃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吃法,开始可能会降低体重,但一旦恢复食用就极易反弹。同时,长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对胆固醇水平和尿酸水平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如果没有医嘱或专业指导,不建议自行采用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法。更安全的方法是把一部分精白主食换成全谷杂豆。燕麦、荞麦、藜麦、黑米等全谷物均有帮助改善血脂的研究报告。也有汇总分析表明,每天只需要吃半杯熟的淀粉豆类,就能起到有益血脂的作用。
误区8:因为体重不超标,就觉得自己不胖,无需减肥。
一方面,体重不超标,但腰腹脂肪增加,就可能影响代谢,造成血脂的不良变化。另一方面,因为遗传和体格差异,在同样的体重和体型下,不同的人身体状况差异很大。
有人BMI只有21就出现了血脂异常,有人BMI24仍然体检全部合格;有些人腰围不到70就已经血脂血糖异常,有人腰围到80仍然一切正常。
不妨想想自己18岁左右刚成年时是什么体重和腰围。除非长期进行健身,否则随着年龄增加的数量中大部分都是脂肪。所以,原来特别瘦弱的人,在体重和腰围增加之后更容易出现血脂血糖异常等问题,要在苗头出现时逆转。
误区9:运动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强忽弱,难以坚持。
长期规律性的运动对改善血脂非常有益。但是,很久不运动,然后某一天突然猛烈运动的方式,对血脂并没有好的影响,甚至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伤害心血管健康。所以,一定要注意每周安排3~5次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可能看到改善血脂的效果。
资料来源: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3):237-271
(作者系注册营养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控血脂要怎么做?别掉进这9个误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