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 桐琴古街
导语
我的家乡金华武义市桐琴古镇,已有上千年历史。桐琴的五份里、六份里、五祥厅、新屋里、上森园,小词堂、七份厅等几十处雕樑画栋的古建筑群记载着桐琴古之兴盛。那古老的长街则记载着桐琴昔日之繁华。
首页 > 老年生活 > 文学创作 > 昔日的 桐琴古街
导语
我的家乡金华武义市桐琴古镇,已有上千年历史。桐琴的五份里、六份里、五祥厅、新屋里、上森园,小词堂、七份厅等几十处雕樑画栋的古建筑群记载着桐琴古之兴盛。那古老的长街则记载着桐琴昔日之繁华。
昔日的
桐琴古街
我的家乡金华武义市桐琴古镇,已有上千年历史。桐琴的五份里、六份里、五祥厅、新屋里、上森园,小词堂、七份厅等几十处雕樑画栋的古建筑群记载着桐琴古之兴盛。那古老的长街则记载着桐琴昔日之繁华。
桐琴古街西起文昌阁,东至上宅,全长约300米。古街昔日喧闹的情景历历在目。从镇西口方向往东走,先来到文昌阁。新中国成立之初,与本保殿相连的文昌阁已成为桐琴中心小学。此起彼伏的朗朗书声,上下课铃声以及课间儿童们的玩闹声,总是从晨起绵延至放学,这声音就像初升的太阳,给古镇不断增添希望。
过了文昌阁便是下坟头。下坟头才是真正古街的开始。街口众多数百年古樟高大挺拔,最大的腹已空空,但枝叶仍可遮天,长嘴高脚大翅膀的白鹤在树顶盘旋飞翔,在枝杈上嬉戏玩耍,好一派生机勃勃。
大樟树底的街口南侧紧挨着几家饮食店。一近此处,香味扑鼻,恨不得立马进店饱尝。饭店对面北侧街道有一铁店,还有裁缝店。嗒嗒嗒的踩踏缝纫机的声音与大小铁锤轮番敲打铁件的声音相互交错。
顺着铺着青石板的街道,再向东,左边是全桐琴仅有的照相馆,右边则是一个馒头店和大染坊。那馒头每个中间都有红红的双喜或方方的大红印,蓬松又喜庆。馒头店旁是个大染坊,门面有一个高高的柜台,有伙计在负责收进无色粗布和交付已染好的青花布。
染坊再往东有个巷口,过了巷口又连着3家铁匠铺,右边两家,左边一家。3家铁铺的大小铁锤声、风箱的呼啦声混杂一起,震耳欲聋。红中带蓝的火星随着锤声飞溅,宛若燃放的焰火,引人驻足观望。
再过去,右侧棺材店旁是整日马达轰鸣的碾米厂,左侧则是粮站。米厂隔壁还有一个由众多理发匠组成的理发社。向前几十米就到横街,横街口预示着已到桐琴古街中段,区乡政府就在横街口旁。
过了横街直至我家门口的下圹角,是古街最繁华之所在。这地段的店铺全具规模。右侧街面先是饮食合作社,其次是国营百货店,再次是邮电支局、天吉堂(最早的卫生所),再过去还有饮食、百货、古灯笼合而为一的合作商店。左侧至下圹角当时也了不得。先是成衣社,接着又是连片的供销社,吃的、用的、种田地所需的应有尽有。过了永城店弄堂口,就又有了连成一片的箍桶店、制秤店、穿棕加弹棉花社、铁钉店、篾业社。期间还曾有过火光冲天的高炉铸锅厂。各种店铺工匠劳作发出的各种声音,顿挫抑扬响彻半条街,就像一首威武雄壮的交响曲,不停地赞颂着古镇繁华。买东西的闲聊的人群密密麻麻地聚集在街道两旁的商店门前,就像天天有聚会一样,彰显着古镇的兴旺。
过了下圹角,古街好像宁静了许多,除了零星商店、零星手工工场外,最主要的就是旅店。再往东百余米,过八尺路口,则为古街上街,出头之后就到永康必经的上宅渡口。 金飞龙(金华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