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在桥西区苑东街道华柴社区被赋予了新内涵。华柴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约占社区常住人口的50%。如何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成为摆在社区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这些年,我们不断摸索尝试,通过‘低龄老人志愿服务高龄老人’模式,倡导居民互帮互助,引导老年人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逐渐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积极参与、社区老人互助服务的养老新模式。”近日,记者在采访华柴社区党总支书记于薇时她说,该模式有效破解了社区居家养老难题,在有条件的社区可复制推广。
组建服务队 鼓励老人发挥余热
“阿姨,这两天又冷了,您注意保暖,出门一定记得戴口罩。”3月24日14时许,华柴社区18号楼楼长、社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成员王国萍又来到独居老人联文芳家,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她还走进厨房,打开冰箱,看看老人的日常所需是否短缺。“阿姨,您要是买菜买药不方便的话,就给我打电话。”联文芳笑着连连说“好”。
今年57岁的王国萍是个热心肠,自从2013年参加了社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她就坚持帮助社区的高龄孤寡独居老人,“我还不到60岁,还干得动,帮助别人也快乐自己。”
社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成员王国萍时常到独居老人联文芳家探望。
走在华柴社区,随处可见社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的身影。擦拭垃圾桶、捡拾垃圾、清除小广告……当天,十余位身着红马甲的老队员,你挥扫帚、我拿抹布,正在对小区的公共设施进行保洁。
“我们退休后发挥余热,利用空闲时间参与社区建设,既美化了社区环境,又锻炼了身体,可谓一举两得呀!”75岁的赵鸿芝是这支志愿服务队的积极分子,每次开展志愿活动,她都第一个报名,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我们属于公共设施维护志愿服务队,56名队员都是退休老党员,身体尚好,有热情,有干劲儿,都想着退休后在社区也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能干多少干多少,能干什么干什么。”赵鸿芝说。
原来,针对离退休党员人数较多、经验丰富等特点优势,华柴社区早在2008年就组建起一支由500余名退休老党员组建的“老党员志愿服务队”。
“这支服务队是在社区原党总支书记吕荣科的带领下组建而成的,成员平均年龄75岁。”于薇告诉记者,该服务队成立后,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环境卫生整治、帮助邻里、丰富社区文体活动等工作,14年来为社区建设发挥着光与热。慢慢地,在老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有越来越多的退休老党员加入其中,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又组织成立了多个特色志愿团队,有的为居民修理家电,有的为孤寡老人排解生活难题,有的组织文娱队伍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目前,华柴社区已拥有志愿服务队伍10个,志愿者884人,通过普通服务和点单服务两种模式共同推动了志愿服务常态化。我们还充分挖掘低龄活力老年人潜力,鼓励他们照顾高龄孤寡、身体又不好的老人,加强老年人互助。”于薇介绍说。
“乔叔早上好,今天家里需要买什么东西吗?”“今天帮我买点黄瓜、油菜、香菜和豆腐吧!”……一大早,华柴社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霍新清就到周围的菜市场帮社区86岁的老人乔文怀买菜。
“乔叔身体不好,行动不方便,我隔三差五就给他打个电话,有时候还帮他去医院取药。”今年61岁的霍新清也是个热心肠,一直坚持做公益,帮助社区的高龄老人,退休后又加入了社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于薇介绍说,在华柴社区,像霍新清这样热心的低龄老年人还有不少。“我们将‘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组织引导低龄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切实发挥‘夕阳余热’,特别是志愿者的‘互助式为老服务’,鼓励有能力的老人帮助困难老人,能自理的老人帮助不能自理的老人。”
在探索“互助式为老服务”的同时,华柴社区还充分依托社区资源,借助社工机构,通过走访调研,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落实服务内容。
于薇介绍说,华柴社区对接了医院、律师事务所、维修店等外部资源,定期开展为社区老年人义诊、家电维修、法律咨询、智能手机操作辅导等全方位助老服务。比如,增设医疗健康志愿服务岗,书报、书法和书画志愿服务岗,雷锋小屋志愿服务岗,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心脑血管、眼科、心理等方面的医疗保健,书刊阅读、书画书法、舞蹈、戏曲等文化娱乐服务以及小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
在华柴社区,记者看到为老年人义诊的年轻志愿者正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帮助卧床不起的老年人联系定点医院提供各类医疗服务。
同时,社区还以开展特色活动为载体,充分发动老年人广泛参与文化活动。“目前社区有7支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全年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达60余场,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更好地服务社区、服务他人。”于薇说。
在破解居家养老难题的过程中,华柴社区找到了自己的模式,那就是创建“时间银行”。记者在华柴社区活动中心看到,一本本红色的像存折一样的“时间银行”记录册里,志愿者每一次服务的时长和内容,以及积分都有详细的记录。“每位报名的志愿者都会获得一张积分卡,我们还专门开发了一套积分计算系统,志愿者每服务一小时积一分。”
社区居民白润亭退休后一直热心参加社区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昨日,在社区活动中心,打开他的“存折”,上面显示他已参与社区志愿服务137个小时,获得了137分的积分。
“付出就有收获。志愿者可以用积分兑换奖品,也可以兑换其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于薇介绍说,社区设立“时间银行”的初衷有两个,一是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志愿服务,另就是保持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持续性。
前不久,在社区开展的“时间银行 爱心储蓄”志愿者积分兑换活动中,白润亭兑换了大米和面粉。除了用积分兑换大米、食用油、洗衣液、洗发水等日用品,志愿者也可以兑换其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这是一种‘低龄时自愿服务 高龄时享受服务’的接力式志愿服务模式,即健康低龄老人自愿为高龄老人服务,通过志愿服务‘存储时间’,待以后需要时可优先享受养老志愿服务。”于薇说,这一模式得到了社区志愿者的认可,已有357人参与“时间银行”活动。
“当志愿者就想着能助人为乐,没想到还有奖励,这让我们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更有动力了!”75岁的陈月华看着“账户”上的积分越来越多,高兴不已。同时,志愿者中还自发地开展了积分大PK活动,“平日里我们还会比比谁的积分多,也调动了大家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
如今,“时间银行”提供可兑换服务20余项,志愿服务积分最高达1000分。于薇说,“时间银行”对志愿者起到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大。为了方便老年志愿者的使用,华柴社区又依托专业社工机构和志愿服务,将“存折”上的记录一一录入到“时间银行”数字化平台,让志愿服务记录和打卡模式更加智能化。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低龄”时提供服务 “高龄”时享受服务 华柴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吸引了很多居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