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代表’把我们当亲人,我们把‘刘代表’当家人!”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光明社区,老人们总是用这句话来描述他们与全国人大代表刘丽的关系。3年前,刘丽在此创办康养驿站,致力于探索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收获了一群“忘年交”。

从洗脚妹到人大代表

履职10年初心不减

“当时全场只有我一个人表示有问题,并且特别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就问:高铁为啥不能通到咱阜阳颍上县?”回想起10年前第一次上会的场景,刘丽自嘲“无知者无畏”,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全体驻皖代表预备会议上大胆提问,时任安徽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韶春耐心地用容积率、覆盖率等专业词汇跟她解释了阜阳暂时不具备开通高铁的条件。

“咱就是啥也听不懂!只知道我们当地很多人常年都要外出打工、孩子要外出上大学,我也是那会儿才体验到乘坐飞机高铁的便利,迫切觉得咱们老家也该尽快安排上……”当时的刘丽,应该是全国最有名的打工妹之一,她刚刚凭借敬老助学等光荣事迹和优良美德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并以“最美洗脚妹”的形象走进公众视野。初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刘丽最关心的就是广大农民工群体的利益,关注家乡人民外出务工的难点和痛点,“媒体都报道我是‘安徽省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我觉得我就是得去代表农民工”。

被问到如何评价10年前的自己,刘丽表示“特别不好意思”,在她看来,早期的“刘代表”并不及格,“只有小学学历,见识短浅、认知有限,格局也不够,虽然当时已经30多岁了,但是闹了不少笑话,犯了很多低级错误,都不好意思讲,讲出来也肯定是不能报道的”。通过参加全国人大组织的代表学习课堂,提高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明晰职责和义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潜心发现用心调研,刘丽逐渐成长为人人见了都说好、媒体见了都抢着约稿的“刘代表”。

10年间,成长迅速的不只有“刘代表”,以刘丽为主导的爱心公益事业也在持续发展壮大。“洗脚妹”时期,仅有小学学历的她用微薄工资资助了上百名寒门学子,并吸纳了足浴店的众多爱心顾客慷慨解囊,“我就是因为家境贫困被迫辍学的,还曾经因为学历太低,落选厦门市‘十佳外来女工’,不希望别的穷孩子跟我一样留下遗憾”。履职以来,刘丽的目光始终聚焦弱势群体,全心全意帮助他们从经济脱贫到精神脱贫,这也是她对“最美洗脚妹”这一亲民称呼最亲切的回应。

近年来,刘丽持续在全国两会上发出来自基层的声音,她提出的关于农民工及其子女权益保障、性侵案件一站式服务、构建农村普惠养老体系等建议均被有关部门采纳并落实,成就感和责任感与日俱增,让她越来越舍不得放下“全国人大代表”这个身份。“如果说成为人大代表对我有什么好处,那就是人民选择我、人民信任我,因为这个身份,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支持我的公益事业,就能给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帮助。”

10年后的今天,农民工讨薪难、出行不便、福利待遇低、生活条件差等情况均有改善,返乡创业的刘丽又发现了与之相关的更多问题,“以前觉得能让大家顺顺当当去大城市打工,开开心心挣钱回家就好,现在又担心小地方留不住劳动力,还出现了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问题,这也是我近几年上会时讨论的热点”。

刘丽为老年人修脚。(受访者供图)

探索社区居家养老

爱心助老喜提“忘年交”

《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指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战略之一。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刘丽重点提出了关于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助力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019年,刘丽康养驿站正式落户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光明社区。通过3年的探索,逐渐走出一条社区居家养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还因为爱心助老收获了一群“忘年交”。

2022年春节前夕,刘丽向光明社区的老人们广泛征求意见,对康养驿站进行改造重装。春节假期用工紧张,加上疫情影响,施工期间几度面临招工难的问题。“附近的老人就天天过来看,还三五成群自发来帮忙,不仅帮着盯工,还会顺手帮忙打扫卫生。”对于老年朋友的热情,刘丽坦然接受,“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老人需要有尊严地老去,需要被认可和肯定”。说到这里,她骄傲地表示,“我们给老人提供的是有温度的服务、有爱的关怀,是有回声的聊天与陪伴,是用心去跟老人交朋友”。除了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跑腿、送餐等服务,刘丽还开办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班,通过PPT演示、手把手教学,教会老年人用手机打车、乘坐地铁,提高拍摄照片、制作短视频的技能,学会运用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介。“居家防疫期间,我们经常通过语音、视频聊天,我们还建立了微信群,大家每天都聊得很热闹!”

在合肥蜀山区西园街道,刘丽及其团队对5600位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健康调查,发现98%的老人有三类健康问题:一是慢性病,比如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等;二是肩颈腰腿疼的疾病;三是脚病。

刘丽告诉记者,老人最关心的主要有两个问题:首先是不想远离亲人儿孙;其次是担心自身的健康状况。“不想瘫痪在床拖累孩子,又害怕卧病在床无人照顾。”她认为,老年人思想传统,中医讲究的四季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比较容易被老年群体所接纳,“用‘中国式方案’解决‘中国式问题’,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降低养老成本、缓解医保压力,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策部署内容。”因此,刘丽康养驿站积极寻求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合作,先后将针灸、推拿、耳穴、修脚服务项目纳入日常业务,为老人提供无偿养心服务、低价养老服务、普惠养生服务,开创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针对上述情况,刘丽建议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社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设施场地建设;加快基层中医适宜技术人才培养,动员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社区服务;将“六助”项目划分为无偿、低偿、有偿服务,形成社区养老事业良性循环;给予公共配套设施优惠政策,降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成本;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社区治理范围,推进中医适宜技术进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养老政策执行情况加强监管。

(本刊记者 何娟《人民周刊》2022年第6期)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探索社区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访全国人大代表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