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政部、财政部公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名单,按照地方推荐、初步筛选、专家复评、部门联审等程序,遴选出了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丰台区等51个优秀案例。
这些案例结合试点地区实际
锐意改革创新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
西城区
将专业服务送到家
——高翔
照护管理师为糖尿病老人无接触配送血糖仪
西城区地处北京市核心区,人口密集,老龄化程度高,失能化、空巢化和独居化发展趋势明显,通过开展创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成立“养老顾问”服务站点,建立“京津冀蒙”异地康养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工作,西城区加快建设和升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创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把专业照护床位“搬进家”。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适老化改造,配置必要的基础设备,就近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综合照护管理、专业照护服务、居家安全协助、家庭照护支持等,帮助老年人及家属解决居家照护难题。建立了“区民政局—街道社区—第三方机构—服务机构”的四级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四方资源和优势,其中,区民政局总体监督指导和协调;街道负责辖区内服务商的遴选、服务区域分配和质量监管,协调社区组织政策宣传、人员摸排和协助签约等工作;第三方监管机构负责服务质量进行实时和全流程监测,并提供照护管理培训与指导服务;服务商建立专业团队和管理制度,积极落实政策和管理规范要求。
创建“养老顾问”服务模式,提供信息支持服务。将养老服务纳入社区网络化管理体系,在15个街道、263个社区、所有养老服务机构设置了线下养老顾问点,同步通过66007070热线电话、北京西城家园APP,开设了线上养老顾问,实施分级网格化管理,分级分类培训,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或家庭提供政策解读、服务资源介绍、养老服务转介、养老方案策划服务,畅通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最后100米”。
创建“巡访关爱”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专业化的市场服务。实行养老服务机构网格化服务,按社区进行精准摸底,对接就近的养老服务机构,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入户探访关爱、政策解读、志愿服务等。精准对接居家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释放老年人的刚性服务购买力,实现从“政府派单”到“百姓点单”的根本转变。
大力培育养老护理员、家庭照护者,加强照护服务造血机能。针对服务机构人才短缺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出台了《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每年至少对10000名家庭照护者和40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刚性需求,提升家庭照护者的专业化照护水平和综合素质。
加强区域战略合作,拓展京津冀蒙异地康养服务供给。先后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唐山市、廊坊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等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出台了《西城区户籍老年人赴津冀蒙异地康养补贴扶持办法》,对入住战略合作区域满三个月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给予补贴600元,鼓励户籍老年人赴战略合作区域养老。
依托智慧化平台,试点推进养老助餐服务的数字化。依托社会化餐饮企业、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开设老年餐桌、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到店就餐和助餐服务。依托“饿了么”平台,拓展养老助餐服务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团餐、外卖、到店取餐等服务,丰富老年餐的品种和供餐方式,实现就餐、助餐、送餐精准化、一体化、全覆盖。
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的智慧才干。试点构建“时间银行”,发挥低龄老年人在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将志愿服务与巡访关爱、顾问服务等有机结合,鼓励老年人发挥自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探索不同业态+养老服务模式,促进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在广外街道白菜湾社区等驿站试点探索“物业+养老”,依托“怡亲安安”平台探索“互联网+养老”等服务模式,加强生活性服务业态与养老服务业态的交互,提高养老服务的整合发展水平。
海淀区
健全多元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杨倩
海淀区举办居家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竞赛
海淀区按照“政府引导、积极发展、全面加强、突出重点”的原则,以推进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为目标,探索建立养老护理人才行业认定、职级晋升、教育培训、岗位补贴、入职补贴、激励评价等制度机制,努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尊老敬业的养老护理人才队伍,为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导向,扩大人才培养的覆盖面。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两年累计培训专业护理人员近1000人。逐步培养养老服务各环节专业人才,按照“评估—规划—服务—服务评价”的养老服务环节,编写了养老服务评估师、规划师培训大纲,逐步提高养老服务流程各环节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开展居家服务人员实训。与凤凰老年养护院合作,建设海淀区居家服务人员实训基地,同时积极筹备海淀区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开展家庭病床、心理危机干预等技术人员的教学培训与技能提升。
开展居家适老环境改造评估师培训。委托培训机构针对适老化改造机构开展不少于40课时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适老环境评估标准、适老环境评估、居家适老辅具、居家适老辅具的适配评估等。
开展居家适老辅具应用适配师培训。委托培训机构针对适老化改造机构开展不少于40课时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居家适老辅具基础知识、排泄类、洗浴类、移动类、移位类、防压疮类、服饰类、起居类以及生活自助类适老辅具应用。
首创服务规划师。从失能护理保险申请人的角度出发,服务规划师在充分考虑、尊重申请人的前提下,独立设计、选择适配的养老服务项目,确定合适的综合服务规划方案。全区累计培训养老服务规划师200余名。
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根据失能老年人居家护理的需求特点,赋能家庭,采取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方式,累计1710人次参加了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
加强与专业院校的合作,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近年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为海淀区域内远洋椿萱茂、首开寸草春晖、慈爱嘉、优护万家等养老服务机构培养养老人才。与海淀区卫生学校合作,发挥其在老年护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开展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此外,还与相关院校合作,对全区养老机构院长、驿站负责人开展业务培训。开展了以“居家照护、陪伴有我”为主题的“居家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场景化方式,全方位演示了海淀区养老服务评估、规划和多维服务的全流程。
探索人才职业发展和激励机制。开展养老护理职业发展体系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养老护理人才行业认定、职级晋升、教育培训、岗位补贴、入职补贴、激励评价等制度机制,提升养老护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目前已完成了214人的培训,146名护理员通过了等级考试、取得等级证书(初级43人、中级40人、高级41人、护理师20人、高级护理师2人),为符合条件的62人发放为期两年的政府岗位补贴86.49万元。
对养老护理人才实行年度报告制度。连续两年发现问题的,不能继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撤销其从业证书。年度报告内容包括:是否专职在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当年有无受过刑事处罚;有无在工作中因犯严重错误而受到行政处罚、撤职以上的处分;接受后续教育和培训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学时;应该年检的其他内容。
开展“最美护理员”“孝星”评选。为树立养老服务行业先进典型,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激发广大护理人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海淀区于2019年底开展首届“最美护理员”评选活动,共有10名养老护理员受到表彰。同时,每年在全区范围积极开展“孝星”命名活动,包括各行各业孝亲敬老的榜样,广泛遴选和推荐在养老护理岗位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受到服务对象、单位和公众一致好评的护理员。
丰台区
“喘息服务”给看护者“放个假”
——汪鲁兵
老人在老年公寓享受“喘息服务”
作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北京南部唯一的中心城区,丰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且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其中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问题尤为突出。作为首批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丰台区2018年率先在全市试点开展了给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看护者“放个假”的“喘息服务”。
转换方式攻难点,适时调整让“喘息服务”更灵活。丰台区在探索建立地区资源综合支持居家照护模式上进行大胆尝试,以提高失能、失智老人照护者技能和缓解照护压力为目的,通过整合调度区域内的养老机构、护理机构、养老服务企业等社会各方资源,采取养老机构短期托养和居家上门照护两种方式,开展“喘息服务”,变补贴为服务。最初确定的服务期为6个月,每月平均4天,总数不超过24天,机构短期托养和居家上门照护服务费用分别为每人每天220元和每人每天180元。2019年下半年开始,根据首批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将服务期延长至8个月,每月平均4天,总数不超过32天。同时,综合考虑市场物价、人工成本等因素,将居家上门和机构照护的服务费统一调整为每人每天220元,吸引了更多服务机构更加积极踊跃地参与“喘息服务”,推动形成了“政府购服务、老人享服务、家庭得实惠、企业促发展”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新格局。
专业机构强监管,供需匹配让“喘息服务”更精准。建立了“喘息服务”评估审核转介机制,定制开发申请人评估审核软件系统。由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首先对申请享受服务的老年人进行资格审核和上门评估,然后面向服务机构发布招募公告,再根据综合指标对报名机构进行全方位评审,择优遴选参与“喘息服务”的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就近安排服务机构,做好服务的精准匹配和服务转介等工作。在机构提供服务过程中,第三方机构借助监察软件系统,通过抽查、调查、暗访等方式,对服务提供机构的服务过程开展线上线下、明察暗访等监督管理,保证服务质量不打折。
整合资源广聚贤,多措并举让“喘息服务”更高效。针对一些家庭因为老人久病和家属长期无法“喘息”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和家庭关系紧张问题,丰台区民政局和服务机构协调资源,派出心理咨询师、爱心志愿者、热心邻里等对老人进行心理慰藉、对照护人进行情绪疏导,对家庭矛盾进行多方协调,有效缓和老人、照料人及其他亲属的关系。通过综合帮扶整合护理员、志愿者、子女、亲属、邻里、社区等多方力量,逐步打造了“以亲情服务为基础、以专业服务为补充、以综合服务为依托、以快乐养老为目标”的新型失能、失智老人居家养老模式。
建章立制定规范,标准先行让“喘息服务”更长远。丰台区在流程设计、资源整合、制度完善、监管跟进等方面不断尝试,逐步完善了“喘息服务”的各项运行和保障机制。针对部分家属将“喘息服务”与家政服务相混淆的情况,制定了《丰台区“喘息服务”操作指南》,明确了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形成完整的“喘息服务”工作流程和服务链条。陆续制定了《“喘息服务”意向评估表》《“喘息服务”日间8小时服务记录表》《“喘息服务”居家服务记录表》《“喘息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喘息服务”服务合同》等配套的规范化文件,为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喘息服务”打下基础。
2018年以来,全区共有2000余名老年人提出服务申请,其中1000余人完成服务匹配签约服务。整合调度了区域内8家养老机构,建立了200余人的服务人员队伍,累计服务1.78余万人次,服务费结算总金额339.3万元。“喘息服务”不但提升了老人照护质量,缓解了家属照护压力,更进一步引领带动了区内各方养老力量的融合发展,为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有益尝试,实现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双赢”。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佳佳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北京:补足短板 破解养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