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未来如何养老成为全社会的焦点话题。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在4月17日举行的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非常快。中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当前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三支柱建设正步入快车道,未来公众应关注商业养老保险独特作用,根据自己财富状况主动进行养老基金的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专家:中国人口负增长“或比预期提前12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按联合国对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划分,65岁人口的比重在低于7%、7%-14%、14-20%、高于20%时,分别对应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为:年轻、老龄化中、老龄化、超级老龄化。2000年中国65岁人口超过7%,2021年则超过14%,预计2035年超过20%。郑秉文表示,从“老龄化中”到老龄化,中国用了22年。而发达国家中,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澳大利亚用了73年,美国69年,加拿大65年,日本用了26年。”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在逐年下降,2021年人口净增长下降至48万。郑秉文表示,“2022年全国死亡人数很可能超过出生人数,导致人口出现负增长。联合国之前预测,在2034年左右中国才会出现人口负增长,现在看提前了12年,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老年抚养比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的比率,中国这一指标在2020年达到17.8%,即约6个年轻人将赡养1名老人。而预计2050年要超过43%,即1.3个年轻人赡养1个老人,中国养老负担过重。郑秉文表示,“到那个时候,发达国家中比我们老年抚养比高的可能只有西班牙、德国、日本。”
中国的养老现状: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发展仍不平衡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已经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主要是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城乡,未涵盖农村;第二支柱主要是面向企业的企业年金和面向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但这部分规模不大;第三支柱是个人自愿开展的各类养老储蓄,包括一些慈善捐赠等。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
周延礼指出,中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的保障也得益于国家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过周延礼认为,“总的来看,(中国养老体系)现在的发展还是有不平衡、不均衡等一些问题,较为依赖于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开办的时间比较短,作为补充的养老保险覆盖的人群和积累规模有限;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则刚刚起步。”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艳红在当天的论坛上也指出,目前中国养老体系仍以基本养老金为主,但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已由 2001 年的 70%以上下降至当前 40%左右。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40%的养老金替代率则意味着退休人员人均收入已经远低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因此,很多人已经在为未来退休金是否够用而担忧。
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应不低于 70%,而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 55%。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未来 5-10 年时间,中国预计会有 8-10 万亿的养老金缺口有待补充,而且这个空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
未来我们如何养老?顶层设计保障下,公众应关注商业养老保险独特作用
潘艳红表示,在目前(中国的养老)形势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三支柱建设正步入快车道。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加大,2021 年国家层面关于第三支柱建设的顶层设计出台;另一方面银保监会也积极推动,加快保险业探索试点,专属商业养老等金融产品在试点基础上扩面,个人养老金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周延礼指出,(中国人)以前都是“养儿防老、政府养老、储蓄养老”的观念占主流。但随着市场化的改革进一步推进,特别是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公众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在提供养老保障方面的独特作用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对未来养老保障的分析、判断,还要根据自己的财富状况做安排,要主动进行养老基金的管理,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
在第三支柱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的探索中,周延礼表示,要开展商业性养老保险,推出养老理财金融服务,做好养老储蓄服务。周延礼说,“总之,我们要调动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养老金融服务,提供养老群体所需要的长期养老保险业务。真正促进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满足养老保险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周延礼指出,养老保险可以提供穿越周期的资金管理和养老金的终身领取服务,不会因一些短期的经济波动而影响资金安全,甚至是收益。“现在保险资金久期接近14年,完全可以平滑一个经济周期的风险。”
潘艳红也举例说,资管新规实施后,养老保险产品是唯一可以提供超长期限、保底收益的养老金融产品。相关数据显示,2013-2021年8年间,4家上市险企年均综合投资回报率达到 5.59%,不但跑赢 CPI,而且各年间投资收益的稳定性远超股市大盘。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