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天津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300.27万人
占总人口的21.66%
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
发展形势较为严峻
为了让老年人
真正实现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近年来
天津按照“973”养老服务格局
即:97%的老年人依托居家社区养老
3%的老年人依托养老机构养老
加快推进
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
的养老服务体系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海河传媒中心合作推出《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2022区长访谈”。节目中,和平区区长郑伟铭、河西区区长胡学明、南开区区长孙剑楠分别介绍了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在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的举措。
和平区
和平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区人口的22%。在这些老年人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6654人,失能、半失能老人2347人,空巢老人2.2万人。
和平区连续三年开展万户居民社区服务需求调查,以及老年人养老需求摸底调查,着力破解“三难”问题。
01
“洗澡难”
提出这个问题的几乎都是失能、半失能和高龄老人,家里地方小、家属弄不了、浴室不让进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和平区依托南营门街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设近200平方米的助浴服务中心,引入专业机构,不仅设置脉搏、血压和呼吸评估监测环节,而且使用专门的助浴椅。目前已有400余名老年人接受了服务。下一步,和平区还将推广至全区15家日间照料中心和相关社会组织,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02
“照料难”
和平区寸土寸金,缺乏大型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但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又需要多样化、便捷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于是,和平区把“嵌入式”养老作为突破口,把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融为一体,依托社区资源,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日间照料、临时托养、短期住养、长期照护等服务。“嵌入式”养老,小而精、小而专、小而近,老年人可以养老不离家、离家不离社区,这一做法受到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欢迎。目前和平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达到4家,累计服务10万余人次。今后,和平区将按照“就近便民、综合专业、多元灵活”的原则,坚持公益性、突出市场化,继续完善“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培育打造更多服务品牌,让老年人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
03
“出行难”
和平区老旧小区多,建设年代久远,一些地方高台阶、无防护、轮椅难进出,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种情况,和平区按照“一小区一策”“一楼栋一策”“一家庭一策”原则,稳步推进适老化改造。在小区内改造防滑坡道、添置长椅、配置健身器材,让老年人享有更多活动空间。在楼门内,安装扶手,加装红外感应灯、防撞条,提高老年人上下楼的安全性。在家庭内,升级“居家卫士”报警设备,安装感应夜灯、防撞护角,实施地面防滑处理、台阶拆除等改造,解决老年人如厕洗澡、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问题,降低在家发生意外的风险。
河西区
河西区多年来持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在载体建设方面
河西区围绕打造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建成了4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等服务。
在政策体系方面
河西区累计推出了涵盖7大类、42项制度机制的“政策包”。将助餐补贴由年满80周岁扩展至70周岁,进一步扩大了老年人受益面。投入专项资金,为60岁以上河西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受到广泛好评。
在安全保障方面
河西区建立了“三维防护”机制,通过养老服务平台的智能外呼及人工呼叫,对全区独居老人进行电话探访,与网格员走访和志愿者帮访无缝衔接,及时发现老人居家安全隐患。
今年,河西区将继续深化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除了上述这些政策措施要继续坚持好、落实好之外,河西区还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01
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
2020年以来,河西区在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中,着眼于解决老年人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实施了名为“福一把”的楼梯扶手安装改造工程,在全区逐步推广,目前已经安装了560个小区,今年河西区要在所有具备安装条件的小区实现“福一把”安装全覆盖。在这个基础上,河西区还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开展“安装楼道休息座椅”项目,在无电梯的、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楼道安装休息座椅,方便老年人歇脚。
除了“安装楼道休息座椅”和实施“福一把”全覆盖之外,河西区还将开展“居家改造”工程,一期完成5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扩大覆盖面。
此外,河西区还将在陈塘庄街开展“社区环境改造”工程,结合陈塘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以700米为半径,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提升,增设慢行步道,并配置适老化休息和健身设施,打造老年人友好型街区。
02
优化载体布局
在已建成4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打造更高密度的“15分钟服务圈”。今年要再建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要调整搬迁陈塘庄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从美塘佳苑调整到微山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总数达到47个。
03
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
计划一期建设居家养老床位500张,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生活照料、医疗等服务。河西区将结合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减轻家庭养老负担。
04
拓展服务内容
回应好老人对生活的新期盼和新需求,推动养老服务线上与线下、现场与入户、管理与服务“三个融合”,逐步走出一条多层次、广覆盖、兜底线、保基本的为老服务新路子,力争把每一位老人安顿好、照顾好,让老人们都能安享晚年。
南开区
南开区常住人口89.04万人,下辖12个街道、171个社区。目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7.63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1%,远高于全国18.7%的比例。目前,区内拥有养老机构43家(其中医养结合机构14家,在各区中数量最多),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5家,日间照料中心34家,老人家食堂187家。日华里和昔阳里两个社区被评为首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市共25个,每区1-2个)。
2018年以来,南开区以开展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持续推动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标准化
与市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制定完成《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9个天津市地方标准,其中7个已发布实施,填补了天津市养老服务标准化领域多项空白。
二是便利化
将养老服务纳入城市更新、海绵城市建设、社区环境提升,打造了鲁能公馆等4个“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率先在全市完成10部住宅加装电梯项目,数量全市第一。为1300余户困难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三是智能化
运用“互联网+养老模式”,构建“一中心三平台”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在长虹公园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情景式、沉浸式体验。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3家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国家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
四是安全化
委托第三方为1800余名老人提供入户用电安全检查,现场消除1100余个安全隐患。为6000多名困难和空巢独居老人安装红外监测、烟感报警和智能床垫等设备,保障居家安全。为全区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消防安全智能化改造,开展消防安全星级评定工作。
今年,南开区将以深化和巩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成果为重点,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提升南开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010
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南开区将“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含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不低于5个”和“开设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100张”两项工作列入2022年南开区20项民心工程。养老综合服务体打破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界限,让老年人在家门口熟悉的环境和氛围中就能享受专业、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打通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后一米”,营造“养老不离家”“离家不离社区”的新模式。家庭养老床位将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失能及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助医、助浴、助行、助洁、助急等养老服务。
021
落实老年人福利政策
一是落实养老补贴政策。落实百岁老人营养补贴、90岁老人生日关爱补贴和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等制度,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补贴。
二是加强我区养老助餐工作。落实《南开区关于加强养老配餐服务工作意见》,精准扩大养老助餐补贴人群范围。通过区政府网站、区民政局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方式公开老年人助餐服务政策,更新老人家食堂的分布地点,及时发放助餐补贴。
三是做好老年证、敬老卡发放工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四是加强对老人的探访关爱。失能老人社区帮扶率达到100%,特殊困难老人月探访率达到100%。
032
打造特色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补贴申请线上审核。完善智慧养老云平台功能,依托智慧养老云平台,开发90岁老年人生日关爱补贴、百岁老人营养补贴等老年人补贴线上申请审核系统。
二是平台服务商遴选。支持养老服务智慧平台运营单位做好服务商的遴选和签约工作。做好智慧养老云平台服务商服务事项的网上发布和宣传,为老人提供家政、照料、配餐等服务。
三是发挥4家智慧养老服务站功能。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体验,努力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满意度。
策划 | 朱旭 万福念
编辑 | 顾颖 陈彤 韩振 忻聖淇 田晓曦
综合 | 天津和平 天津河西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