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亿人,占人口总数18.7%;上海老龄化情况更为显著,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3.4%,较2010年提高8.3个百分点。上海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举措。
如何“竭诚办好老年人的事”,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4日做客“2022民生访谈”,回答市民最关注的养老话题。
养老院为何“关得最早,开得最晚”?
出示行程码、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实名登记,测量体温,物品消毒……3日,许先生早早来到养老院,在通过一系列防疫措施后,与许久不见的母亲温馨团聚。
本月起,上海800多家养老机构重开大门,家属可在满足防疫要求前提下预约探视老人。受疫情影响,上海各类养老机构已实行近4个月的全封闭管理。
蒋蕊表示,老年人是新冠肺炎易感人群,需给予高度关注,上海自2020年以来已形成应急响应机制,今年6月初以来,上海民政部门就一直在研究和评估开放养老机构的种种条件。“关得比别的行业早一些,开得比别人晚一些,目的都是为了老年人的生命健康。”
开放仍以安全为底线。蒋蕊介绍说,作为防疫重点机构,养老院仍采取高频次的核酸检测,工作人员每天一测、住养老人3天一测,频次将根据疫情形势适时调整。此外,重点防范“物传人”,包括在养老机构门口设置专门的交接区,全面消杀后才能入院,原则上不允许老人和家属间直接传递物品等。
接种新冠疫苗后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的重症和死亡风险。蒋蕊透露,民政部门正积极与卫生部门联手,由医护人员“送苗上门”,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接种疫苗的老人已超过1.7万。
年度养老实事项目能否如期完成?
今年年初发布的“上海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新增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新增5000张养老床位;改建2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
推进养老实事项目是上海发展高质量养老服务的基础,蒋蕊表示,受上半年疫情影响,养老相关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有所迟缓,但由于开局较早,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比如新增养老床位项目已完成2450多张,接近目标任务一半,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已建成13家,社区老年助餐场所已建成60多个。“6月1日以来,各区都在加快部署,按照时间节点倒排时间表,挂图作战,一定要确保完成今年的目标。”
老人有入住机构的需求,但所住的街镇已无床位可供申请怎么办?上海于今年1月发布养老床位统筹及轮候试点工作方案,旨在提高养老床位的利用效率。
“我们希望形成机制,首先确保市区两级都有一定的保基本床位,同时建立两级床位统筹池,保障达到一定照护等级的老人‘有床位可供入住、有意向可供排队、有清单可供选择’。”蒋蕊举例说,如果黄浦区半淞园街道的养老床位不够辖区内老人入住,而五里桥街道还有一定空余,半淞园就可向黄浦区统筹池申请床位;区统筹池不够时,全市统筹池则向区里开放申请。同时,通过轮候机制,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特殊对象的入住需求。
据介绍,老年人及其家属可通过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入住养老机构申请”入口,进行线上机构查询、入住申请或排队等候,线下则可以由养老顾问、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协助申请。
农村养老如何扎实推进?
是田园的,又是现代的;是简单的,又是功能齐备的,这是不少上海老人心中充满诗意的老年生活。
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做强中心城区“嵌入式”和乡村地区“互助式”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机构安全规范发展。近年来,从松江“幸福老人村”到奉贤“青春里”,再到闵行“田园照护”,上海正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
蒋蕊表示,上海用两年时间对条件较薄弱的村办、镇办养老院进行了改造,目前已经焕然一新,达到“每个乡镇要有一个标准化养老机构”的目标。针对一个镇办养老院无法满足农村养老需求的实际,上海以多个村为“片”,建设起一批田园风格,又具备一定照护能力的农村托养机构,受到当地老人欢迎。同时,上海已建成2800多个农村睦邻点,使农村养老实现了“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
目前,上海正制定面向2035年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蒋蕊透露,到2035年,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峰值将达到600万,考虑到有100万外来常住老年人口,老年人口总数在700万左右。“目前来看,中心城区新增空间不是很大,人口密集、土地资源非常有限,而五个新城将会成为重要区域。规划已明确,五个新城要把养老设施建设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重要内容一并进行规划。”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大城养老”这些事,民政局局长这样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