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道军

  日前,由秦淮区五老村街道五老村社区与瑞芝康健联手打造的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业,这也是该区首家由街道牵头组织的“物业+养老”试点单位。

  “物业+养老”是今年民政部门主推的养老服务工程。每个“物业+养老”服务站都将结合小区老年人需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种养老服务。 

  银城物业和银城康养合资成立银城怡家,在鼓楼区探索“阵地—人员—服务协同”模式,为辖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联合专业养老服务组织,在江宁区东山街道等地,一批物业服务小站纷纷建立,物业的熟络感,给小区老人带来信任感。 

  从去年开始,我市“物业+养老”按下快进键。“物业+养老”的组合模式到底是噱头还是甜头?能否为老年人增加一种可心的选择?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试点拓展物业服务内涵,推进老旧小区养老服务全覆盖 

  瑞芝康健五老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一天开业运行,不少业主都来“看热闹”。今年90岁的陈奶奶,在五老村街道红花地片区已经住了40多年,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 

  “这里有了物业,服务还不错。现在又有养老服务点,听说物业还会带着养老组织的护理员一起上门为我们老年人服务,挺好的。”陈奶奶说,“都是老熟人,物业做养老我们放心。” 

  这家中心所在的红花地片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60岁以上老人占比45.6%。周边养老机构稀少、床位紧缺、价格较贵,绝大多数老年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不仅如此,该片区所在小区曾常年处于无物管状态。去年,社区召开业主委员会,引进明商集团旗下恒兆物业管理公司,对红花地片区进行“大片区物业”覆盖管理。凭着优质服务,恒兆积累了很好的口碑。 

  秦淮区五老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与明商集团、江苏瑞芝康健老年产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探索以红花地片区为试点,推进老旧小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助餐、家政、代购、老年大学、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通过物业服务全覆盖推进养老服务全覆盖,破解老旧小区养老配套紧缺、服务供应不足等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传统机构养老相比,开设在小区里的“物业+养老”服务站更容易被老人接受。老人们表示,人越老就越恋家,但儿女们工作压力也大,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离家的养老,既让老人便于接受,也减少了子女的后顾之忧。

  “物业+养老”,叠加的服务资源和空间降低了运营成本

  作为秦淮区首家由街道牵头组织的“物业+养老”试点单位,无论是明商集团,还是江苏瑞芝康健老年产业集团,都提到了合作的优势,那就是“叠加的服务资源和空间降低了运营成本。” 

  江苏瑞芝康健老年产业集团董事长王红兵说,该集团在南京已有37家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有一批专业护理员队伍,与物业合作,能够很快熟悉小区,获得居民信任,少走弯路,服务也更“接地气”。 

  “集团有菜场、餐饮、保洁维修、家政服务、商贸服务等服务资源,与养老组织深度合作,能够拓展物业服务范围,降低运营成本……”谈及“物业+养老”,明商集团充满自信。 

  与秦淮区稍有不同,鼓楼区的“物业+养老”探索均与银城有关。据悉,银城怡家由银城物业和银城康养合资成立,以居家为基础,物业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形成“阵地—人员—服务协同”模式。阵地协同上,物业服务中心兼社区长者服务中心,以物业小站为中心,提供银发顾问、需求链接、站点基础服务和社区课堂等5大服务。人员协同上,物业安保兼长者应急救援人,物业生活顾问兼长者银发顾问。服务协同上,物业生活服务供方兼为老服务供方,小区灵活就业人员兼居家长者服务人员。 

  运营一年来,这个“物业+养老”服务模式,让小区业主“更加安心”。

  今年70岁的江奶奶,是银城花园小区的空巢独居老人。平时,老人可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牌、唱歌;有需要时,社区会带着养老机构的修脚师一起上门为老人服务。 

  作为第一批试点探索“物业+养老”新模式的社区单位,银城花园社区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点提供了场地,小区物业企业则承接养老服务工作。 

  每月组织开展活动,包括为老人免费理发、磨剪刀、义诊,以及根据老人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等,项目覆盖辖区内60周岁及以上全部老年人口。如今,随着服务项目的不断完善,该服务模式也逐渐得到业主们的一致认可。 

  事实上,物业发展养老服务,是多方共赢之举。 

  以我市为例,现有户籍老人162.86万,老龄化率已达22.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7个百分点。其中,96%以上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普遍期待“养老不离家”, 居家社区养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华告诉记者,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鼓励其开展养老服务,相当于放宽了经营权限,业务范围的扩大,也让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物业从事养老服务,有其天然优势。从居家社区养老的内容来看,与物业所承担的保安、保洁等基本物业服务内容具有一定重合性,具有成本优势;物业作为小区“管家”,也更容易获得小区居民的信任。

  物业服务企业将服务范围延伸到养老是大势所趋 

  物业服务企业将服务范围延伸到养老,已是大势所趋。这一点,从密集出台的政策中可见。 

  2020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 

  2021年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前不久,江苏省民政厅等12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指出,提供养老服务,相对其他企业或机构,物业服务企业具有突出优势:邻近性、常驻社区、居民信任度高、在小区有场地等,并要求推动“物业+”“家政+”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这些意见和措施把对这一模式的探索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市场有需求,企业有发展,老人能受益,“物业+养老”模式,有利于居家社区养老的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让老人住在自家,生活在社区 “物业+养老”能否破解养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