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弊端逐步凸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前,因传统习惯、制度缺失及经济水平的限制,退休及高龄老人的养老都是宅在家里完成的,即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因其历史的局限性,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逐步凸显。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
加上受当时人口政策的影响,“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的出现等等问题,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受到严峻挑战,也必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推向社会。
目前,与养老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育率下降直接导致家庭的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死亡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忠孝两难全;老人权威下降,家庭向心力和凝聚力降低。近年来屡见老人自杀事件也是与传统家庭养老的弊端直接相关的。
此外,传统养老模式还存在住房周围硬件、软件配套设施不齐全,也没有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点等劣势。这样独居老人一旦身体有恙或发生意外,容易耽误治疗时间。
因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结构性与制度性的重大转型。
居家养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早在2006年,国家十一五期间就提出,倡导9073养老模式,即90%的居家养老、7%的社区养老、3%的机构养老,确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格局。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实践证明,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老模式,这种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的新型养老模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较为符合我国国情。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到202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将突破3亿。未来十年里,60后将逐步迈入老年。这意味着医疗养老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机会,居家养老这个庞大的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机遇上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居家养老服务师(专职或者兼职),不仅增加灵活就业的机会,更能提升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老有所养,该怎么养,这是一个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