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实施爱心食堂老年助餐项目,形成了政府保障刚需、市场规范运营、社会多元参与的高质量为老助餐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高龄、独居等特殊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北仑区已建成60家爱心食堂,“阳光厨房”建设率达90%,切实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聚焦老人刚需打造优质助餐体系

运营机制有韧度。为保障全区爱心食堂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北仑区以爱心食堂建设和运营为重点,于2021年印发了《关于调整老年人爱心食堂资金补助办法的通知》。新的补助标准明确,新建一家爱心食堂并验收合格的,区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8万元;对老旧食堂进行提升改造并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区财政给予最高5万元的资金补助;对于运营中的爱心食堂,区财政按照每年每位就餐老人3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服务覆盖有广度。北仑区根据老年人口分布特征和服务半径,采取多种方式合理布局助餐服务站点。在人口分布较集中、交通较方便的区域,以“中心食堂+站点配送”的方式,构建“1+N”助餐服务网络,以集中化、标准化、规模化促进爱心食堂高效运营;在较为偏远的区域,扶持村级爱心食堂建设,确保居住在该区域的老人就餐需求得到保障;鼓励拥有较好食堂条件的养老机构为周边老人提供送餐服务,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助餐模式有温度。针对老年人支付能力普遍较弱的现状,明确老年人每餐只需自付5元左右即可享用一荤一素一汤的餐食供应。针对高龄、残疾等特殊老年群体行动不便的特点,提倡送餐上门,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解决用餐问题。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今年北仑区将助餐对象的年龄从80周岁以上放宽至75周岁以上,受益老人数量增加近87%。同时,通过差异化收费的方式,鼓励爱心食堂向60周岁以上社会老年人开放,进一步将老年人助餐从保障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实现提质扩面。

聚焦运营难点,探索高效发展模式

建设运营标准化。北仑区充分发挥民政、市场监管等各部门的整合优势,注重爱心食堂建设扩新和改旧同步推进,以标准化为导向,对食堂功能布局、设施设备配置、操作管理、食品采购等内容进行标准规范和改造提升,改变部分爱心食堂低、散、乱的状况。

老年膳食营养化。北仑区针对老年人的体质特征和饮食习惯,定期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开展老年膳食营养配餐指导和培训,并帮助爱心食堂制作老人菜谱,针对老年人软、烂、清淡的口味需求进行合理的营养配餐。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用餐需求,戚家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爱心食堂在常规一荤一素一汤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荤两素一汤、二荤一素一汤等配餐种类,供老人们按需选择。

经营模式专业化。北仑区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食堂等规模较大的站点,引入了7家专业化机构参与运营,以规范的管理提升助餐服务水平。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探索线上运营模式,在新碶街道星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助餐数字化试点,以网络助餐的方式为区域内200余名老年人提供外卖助餐服务。

聚焦共富示范,创新多元扶持机制

党建引领聚合力。北仑区强化组织保障,明确每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食堂堂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的先锋作用,为助老活动聚合力。霞浦街道建立党员爱心蔬菜农场,为周边老年食堂常年免费供应新鲜蔬菜;春晓街道探索将党员志愿服务与爱心食堂有机结合,通过“党建+助老服务”“爱心+共建结对”等形式,参与助餐保障工作,并常态化开展日间关爱以及生活照料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的为老服务能力。

慈善助力增活力。北仑区充分做好“慈善+养老”文章,开展“膳行北仑”公益助餐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同时,通过拓宽社会众筹、村民自筹等资金渠道,动员当地乡贤踊跃捐资,助力爱心食堂的建设和运营,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公益参与添动力。北仑区针对送餐服务过程中发现的老年人各种日常生活需求,形成了“幸福来敲门”志愿助老服务体系,将最初的为老年人“送一次餐”拓展为“敲一次门”“洗一次衣”等“十个一”助老项目,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更细致的服务。目前,全区已成立300余支“幸福来敲门”志愿者小分队,8763名助老志愿者与1.2万余名老年人结对开展常态化帮扶。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浙江:宁波市北仑区高龄独居等特殊老年人吃饭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