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构建链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链接”老人幸福晚年

南通构建链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链接”老人幸福晚年

导语

南通构建链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链接”老人幸福晚年
我市是“世界长寿之都”,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截至去年底,全市60 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 224.3

南通构建链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链接”老人幸福晚年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南通构建链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链接”老人幸福晚年

南通构建链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链接”老人幸福晚年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南通构建链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链接”老人幸福晚年
导语

南通构建链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链接”老人幸福晚年
我市是“世界长寿之都”,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截至去年底,全市60 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 224.3

南通构建链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链接”老人幸福晚年

我市是“世界长寿之都”,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截至去年底,全市60 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 224.3 万人,占比29.35%。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超35万,空巢老人超53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69万,而大部分老人都选择居家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压力巨大。去年,我市市成为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致力三年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机构”链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改革试点一年,已初具成效。

资源整合居家养老“生活圈”

11月14日9点,大生护理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杨桂萍和护理员顾袁捷前往南通市港闸区怡园新苑 15 幢进行上门服务,此次服务对象是88岁的丁海泉夫妇,服务内容是测血压和血糖。丁海泉患有耳聋,而他89岁的老伴患有帕金森、美尼尔氏综合症,“我父母思想保守,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但是在家养老,总是让人不太放心。”丁海泉的儿子丁玉华告诉记者,虽然聘请保姆,兄弟姐妹每天轮流上门照顾老人,但是在父母的疾病照料上总不能得心应手,“去年年底,我父母开始接受每周 2 次的居家养老服务,上门的都是执业护士和执证护理员,服务既专业又周到。”

“现在居家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要求的专业性越来越高。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居家老人在得到亲情陪护的同时,也能享受专业机构的有效服务。”大生护理院院长王文彬说,2016年起,该院把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专业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综合老年人能力评估的照护建议,适老化辅助器具的适配等多元化的服务,满足多层次老人的养老需求。

7月,护理院成立了“杨桂萍养老服务工作室”,将机构、社区、居家老人统一在一个“生活圈”,“比如老人如果需求法律援助,我们就联系法律志愿者上门为老人解决问题。养老政策、信息等我们都要宣传到老人家中,让老人及时地了解现在的情况。”杨桂萍介绍,工作室成立后,已开展了“养老政策宣传下社区”“新时代孝亲敬老社区小讲堂”“创建失智友好社区”等活动,面对面地为居家老人解决实际的问题。

“依托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既能满足老人多元化需求,也降低了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护士和护工通过上门服务每月可增加 1000 元~1500 元的收入。”王文彬介绍,这种模式能使居家和社区养老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优化资源,实现了机构、老人、护工“三赢”。

“除专业的康复护理,还包括日托、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发挥专业服务机构人员专业、设备专业、技术专业等优势,创新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将养老服务资源向居家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倾斜,向失能、失智、失独老年人倾斜。”

市民政局福善处处长娄为民表示,在开展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购等 看病。特色生活服务的同时,因人制宜开发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项目,努力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探索互联网+智能平台助力养老

按摩椅、空调、电视机……海门市海影新村助餐点内干净整洁,“红烧鱼、莴笋肉片、爆炒面筋、清炒西葫芦、冬瓜汤”,这是助餐点11月14日的餐食,墙壁上贴有一周的菜谱,一目了然。还没到 11 点,老人们有说有笑地坐在这里等待送餐车的到来。去年5月至今,中央厨房+社区助餐模式在海门落地生根,每顿 5 元的老人餐,受到越来越多老人的青睐。

“老伴在中医院住院,只能吃流质食物,而我一天花10元,就能解决午餐、晚餐,饭菜可口、品种多,对我这么大年纪的人来说,既轻松又方便。”在海影新村助餐点,78岁的曹玉高竖起了大拇指,他告诉记者,不论刮风、下雨、下雪,每餐都能按时送达,服务员耐心周到,充满爱心。目前,海门城区建有40个社区助餐点,均由海门民政部门“牵线搭桥”,与社区沟通用地和用房,2400多位老人享受到送餐和助餐服务。

“明年开始老人们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下单,自助式选择营养餐。”海门民政局副局长姜利军介绍,明年,“中央厨房”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将覆盖海门全市,并创建手机助餐预定的网站和软件,搭建网上助餐平台等。整面墙壁的电子大屏,面对屏幕,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安康通”接线员正忙碌地工作着……

在海安市安康通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记者在安康通“养老大屏”上清楚地看到实时更新的服务数据,“你好,张广余,请您对石建荣的服务作出评价……”11月14日,石建荣为家住墩头镇的张广余老人打扫居室,服务完毕后,接线员正在进行回访。据海安安康通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经理徐沐介绍,当助老员上门服务时,他的工作状态实时显示在电子大屏上。每个图标代表一个用户地址,不同的颜色表示用户预约、工作和完成情况。“每一单结束,都会进行电话回访,这样一次服务才算真正结束,也是对助老员的督促。”随着服务老人的增加,海安市安康通共配有85名助老员。

近年来,南通市“互联网+”智慧养老新模式探索成效显著,建立“通城养老”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该平台兼具全市统一的养老资讯查询、服务功能,还建立老年人信息呼叫及应急服务平台,目前全市享受信息呼叫及应急服务的老年人达2.7万人。

破解难题 链式运作 聚峰成山

传统的居家养老成本较低,但设施不齐全,没有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点,而南通“居家——社区——养老机构”的链式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将解决社区养老服务供应链中存在资源利用率低和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在这里不闷得慌,孩子们也省心了,我打算一直就这么住着了。”近日,81岁的达尔华入住南通市港闸区唐闸镇街道高店社区“长者驿家”,这是全市首个社区养老驿站探索医养结合模式,鼓励社会力量按照“小型、就近、适用”原则,利用符合条件的闲置幼儿园、学校、社区卫生中心等社区资源,建设社区嵌入式“机构+社区养老”复合型托老设施——长者驿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送餐、短期托养、喘息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到2020年,全市所有城镇街道全部建有社区长者驿家,努力改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结构。目前港闸区高店社区、新华社区长者驿家已建成投入使用,新园社区、费桥社区长者驿家即将投入使用。

“长者驿家这种‘街坊式’医疗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满足了老年人故土难离的情结,也减轻了家庭医疗照护的负担,深受社区老年人欢迎。”娄为民介绍,南通一直在探索社区非正式照料体系建设,崇川区在居委会内以150-300户的规模形成“邻里自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如东县试水开展社区志愿者亲情陪护的非正式照料,创新开展了“霜桥晚晴”项目,由一群 50 至70周岁间的“小老人”组成志愿服务群体。

农村的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大,路途遥远,为了真正解决居家困难空巢老人的扶助服务问题,2012年开始,海安市率先开展“一助一”互助服务,服务人员主要是被服务对象的周围邻居中身体状况较好,且愿意被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人员,与其结对后,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助耕助种等服务项目。至今年 10月底,海安市纳入服务对象1200余人,满意率高达百分之百。

娄为民表示,全市社区福利院将在2019年前全部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农村敬老院将在 2020 年全部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要辐射所在镇(街)全部村(居);2020年 30%以上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届时,南通市将全面形成“居家—社区—养老机构”的链式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一助一”互助服务已在南通市全面推开。

“养老运营补贴将不再‘一刀切’。”娄为民透露,市民政部门正在对养老机构进行“评级”,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服务规模、服务项目及服务质量等都在等级评定考核内容之中,经评定该项为“优秀”的养老机构,当年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给予倾斜。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