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 正从“云中”走来
导语
智慧医院 正从“云中”走来
从医疗机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到种种形式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再到5G技术“加持”下的诊疗和管理探索;随着我国互联网和信息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智慧医院 正从“云中”走来
导语
智慧医院 正从“云中”走来
从医疗机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到种种形式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再到5G技术“加持”下的诊疗和管理探索;随着我国互联网和信息
智慧医院 正从“云中”走来
从医疗机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到种种形式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再到5G技术“加持”下的诊疗和管理探索;随着我国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领域的行业形态也随之快速变化。不久前,国家医保局发文明确了“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依托互联网开展医疗服务正在形成政策闭环,堪称一个里程碑事件。在第六届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高峰会议之5G重构医疗生态分论坛上,5G、互联网、智慧医院成为与会者讨论和分享的一大热点。
01、发展新业态 做好放管服
快速进入老龄社会加快了医疗需求的释放。2018年,全国的诊疗需求达到83.1亿人次。满足这些需求我们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以一个数据举例,我国影像科医生数量年均增长率近4%,但影像检查业务的年增长率为30%左右。同时,我国还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加以解决。
借助“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东风,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研究机构估算,自2016年以来,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平均年增长率达40%以上,预计2020年将达到900亿元。“5G医疗健康”,这种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人力和设备资源,在疾病诊断、治疗、监护等方面提供的信息化、移动化和远程化医疗服务,正在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新热点。
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我国在2018年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明确了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医疗保障等7个方面的服务体系,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等5个方面的支撑体系,医疗安全和数据安全2个方面的监管要求。《意见》的核心内涵就是放、管、服,放开该放的,管住该管的,服务好人民群众。
医疗方面放开了互联网医院准入,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医药方面放开了针对上述疾病的在线处方;医保方面允许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后续《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又明确,互联网医院使用非本机构注册的医师不用重新注册,进一步激发了医务人员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医疗服务的活力,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的矛盾。
放之后必然要管,管就是要管准入、管标准等。准入管理分为对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等核心业务的准入,及对在线结算、预约挂号等辅助支持业务的准入。执业管理就是要明确互联网医疗的法律责任,出诊医生要实名认证、能够查询,在线处方必须要有电子签名等。标准体系的管理就是要各医院从“说方言”改为“说普通话”,通过制定标准体系实现数据的连通和共享。
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目的就是服务医改、服务社会、服务群众。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了10个方面的基本措施,包括让群众就医诊疗服务更省心、结算支付服务更便利、患者用药服务更放心等。
《意见》发布一年多以来,我国已在基础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着力推进四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国家级和省级平台已初步建立,各级平台已初步实现网络连通,有6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了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160多个地市初步实现了“一卡通”。陆续发布了25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基本涵盖了当前的主要业务应用,但发布标准并不是目的,最终发挥作用还有赖于医院对标准的真正落实和执行。
02、“互联网+”为患者也要为医生
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便民惠民工作水平,加快解决卫生健康领域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部分医院也积极探索实践,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积极开展智能导医分诊、分时段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候诊提醒、检查检验结果线上查询等便民惠民措施,着力解决百姓看病就医的“三长一短”问题。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方面,邵逸夫医院努力实现了急救更快速,门诊更顺畅,住院更省心,出院更便捷,分诊更可行,复诊更方便。
以前,患者到急诊室之后,医院才能获得患者病情信息;如今,邵逸夫医院与杭州市急救中心搭建了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了患者病情信息院前与院内的实时传输。医院急诊室的显示屏上,可以实时显示患者的基本信息;还可以看到救护车内的实时画面及救护车所在的位置,提前掌握患者的心电监护和生命体征,急救小组可以在患者到达前做好急救准备。
通过实现预约挂号、候诊提醒、在线缴费、报告查询等线上功能,在智慧医疗模式下,邵逸夫医院成功使门诊患者的平均就医时间缩短至1.7小时,比传统模式节省60%以上的就医时间。全流程信息提醒和引导也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门诊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在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方面,邵逸夫医院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技术手段,完成了智慧病房、智能更衣柜、辅助决策平台等模块的建设。
邵逸夫医院对病房护理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搭建了温湿度控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病区的温湿度及恒温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无人化操作、闭环管理。自主研发的互联网软件,与物联网护理应用相结合,给智慧病房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使数字化、可视化、人性化的技术应用贯穿到每一个护理细节。如,在全国首家试用柔性体温贴,通过紧贴腋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持续高频自动测量并上传患者体温;对于需长时间测量体温的患者来说,可以提高休息质量,也为护理人员节省了宝贵的工作时间。
以前的手术更衣室环境较差、管理紊乱,手术衣和手术鞋等物品时有遗失,更衣柜利用率低。通过物联网理念下的技术改造,给手术衣裤、鞋子装上芯片,为使用人员配发IC卡;明显减少了手术衣服和鞋子遗失,大大节约了更衣室的空间资源,不仅使更衣室的环境更加整洁,还使手术人员的管理更加有序。
03、主动参与智慧医疗体系建设
5G通信技术的大带宽,能够快速传输大数据量的文件,如高清图片、影音资料等;而其低至1毫秒~2毫秒的响应时间,也让医疗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得到了大大提升;5G不仅可以实现人与人的连接,还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使智能物联设备的应用成为现实。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三大特性,驱动了智慧医院新应用场景和新业务形态的产生。
智慧医院的定义应包括五大要素。一是实现跨机构互联互通,集成整合个人健康、电子病历、保险支付及其他行为数据,同时要建立规范标准,保障数据安全。二是实现自动化高效运营,借助自动化设备、物联网技术和流程优化,实现院内物资和人员的可识别、可溯源、可追踪。三是全流程重塑就医体验,以患者为中心,突破医院物理边界,打造高效、便捷、个性化的就医体验。四是通过大数据驱动决策,实现基于大数据智能分析的临床诊断、预防干预、运营管理决策支持。五是构建持续性创新机制,鼓励管理、医护、跨学科专业人员等紧密合作,持续发现问题并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
今年4月,盛京医院与东软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联合签约,共同建设“盛京医院5G智慧医院暨5G智能物联网创新研究院”,开始了智慧医院建设的实际探索。
智慧医院不可能独立于智慧医疗体系而存在,而智慧医疗体系必须建立在能够实现跨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平台之上。比如区域性院前急救的应用场景,院前急救确实能够体现出5G技术的优势,单个医院院前急救的5G打造相对简单,但区域化应用不能只依赖医疗机构。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牵头作用,做好区域医疗服务生态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规划去中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构建整合型信息系统;同时建立健全多种配套支持体系,比如通过支付创新提供有效激励。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也要主动参与智慧医疗体系的建设,从更高视野出发,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主动设计智慧医疗的落地场景,将“智慧化”作为医院持续创新的路径,而不是简单地投资硬件升级。还要投入一定资源培训医院员工,加深其对智慧医院、智慧医疗体系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04、信息化让医院建设更有温度
成立于1984年的浙江省人民医院是全国较为年轻的省级公立医院,在医院建设中,始终坚持做有温度的医院,让员工满意、让患者满意,使员工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在此过程中,信息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和功能模块繁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复杂度越来越高;但各信息系统之间的点对点连接,只做了基本的共享仍缺乏有效整合,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甚至有些信息系统标准不统一,系统之间耦合度高,升级成本高、风险大,数据利用率低。这些都是目前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中面对的主要痛点。
我们建设数字化医院的愿景,就是要做到“信息共享+医疗协同+医患互动”。实现电子病历在同级、多级医疗机构间共享,使电子病历能够与健康档案整合;实现临床、管理、患者服务、辅助决策等信息系统的集成、融合和互动;加强各类医疗仪器和装备、手持移动信息终端等数据采集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顺利完成新信息系统的切换。新系统以互联网JAVA语言作为开发工具,建立了一体化HIS/EMR基础核心系统,支持医院集团化扩展;建设了集团数据中心,确保数据准确、一致、实时、全面,满足医疗大数据应用探索的需求;同时支持移动应用,可在移动端实现医疗文书、数据查询、语音录入等功能,明显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伴随着5G时代的来临,5G技术大带宽、低时延、大链接的特性将彻底改变医疗生态。2019年,浙江省人民医院与浙江电信、华为公司深入合作,共同探索5G赋能下的医联体建设,目前已开展远程VR查房、远程手术示教、远程诊断3个5G医联体项目。
远程VR查房项目,是通过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海宁市中心医院部署5G网络,在查房推车上部署全景影像设备,实现医生在省人民医院佩戴VR眼镜,与海宁市中心医院的患者进行高清影音交互,全方位查看病房内患者体征检测设备的相关数据,同时在云端快速调取患者病历资料,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远程手术示教项目,则利用5G网络优势带来更高清的手术示教视频直播。通过手术示教系统接入5G网络,远端示教的医生和学员即可看到超高清画质的手术直播场景。未来,外出医生通过支持5G网络的PAD、手机等移动端也可观看实时直播,帮助基层医生实现手术环节的异地实习,提升医疗教学质量。
依托远程诊断项目,基层医院医生可在当地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通过5G网络将高清超声成像同步传输至远端诊断中心,诊断中心医生实时观看影像,并与患者进行实时无障碍沟通。另外,5G网络还极大改善了移动场景下医生影像会诊的体验,外出医生可通过移动终端快速下载调阅患者影像数据,并书写诊断报告。
05、智慧医院要警惕人文困境
有观点认为,“互联网+”给旧有的医疗模式带来了创造性破坏。一家有着长久历史的大医院,在很多方面已经养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习惯,在最初面对统一的、规范的信息化流程改造时,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智慧医院建设在优化流程的同时,似乎泯灭了医院的特色,如何让百年老院的风格、特色得到延续和发扬,也是信息化顶层设计需要考虑的。
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医院?原因包括外部环境的冲击和内部发展的需要。健康中国战略、“互联网+医疗”等国家政策的导向,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保基金监管等政策的要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新的要求,都是医院面对的外部环境挑战。医院发展的战略定位、学科发展的业务需求,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的自我要求,都是建设智慧医院的内生需求。
智慧医院要建设什么?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连接人、物、设备,实现实时的物理感知;以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为主线搭建数据中心,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为医护患提供全面、高效、便捷、实时的信息,实现高效的业务协同;通过精准的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实现科学的医院管理。信息互联互通、自动化运营、重塑服务流程、大数据驱动、持续创新是智慧医院应具备的五大要素。
5G通信技术将加速医疗行业的智能化升级。2019年7月5日,通过5G技术实现血管造影机、心电、AR视频、手术现场4路视频同时传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成功远程指导湖北省枝江市人民医院完成冠脉介入治疗。7月26日,医院联合中国移动助力医疗扶贫,将一辆5G诊疗车开进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开展远程诊断;5G诊疗车以急救车为基础,配合人工智能、AR等应用,可开展眼底病和甲状腺疾病筛查,将优质医疗资源输送下乡。
提供包括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康复护理等全周期健康服务,满足患者掌握更多医疗知识并积极参与医疗决策的过程,与其他医疗服务提供方整合形成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满足基于价值的支付方式改革等精细化开支管理要求。这些都是未来智慧医院发展的趋势。但智慧医院的建设也要警惕人文困境的产生,新技术的应用对教育背景、生活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而技术应用的不平等可能会加剧医疗服务的不平衡;而冰冷的技术也无法满足患者对情感关怀的需求,同时医学AI可能产生的医疗安全问题还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责任界定。
06、积累渐进才能水到渠成
自2018年以来,国家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重视和推动力度空前。但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医院信息化逐渐积累,持续完善,久久为功。
山东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从一开始的为了替代手工、提高效率,解决医保结算要求,到贯彻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和“互联网+”便民惠民要求,同时围绕医院发展战略和管理创新的要求,一直在持续建设完善。
2003年之前,医院只有收费、医嘱处理等几个简单独立的业务系统,从2003年开始,医院和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合作,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初步的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合作研发了省立医院第一代单体医院HIS系统,2004年研发应用了全国首家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并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医院东院区开诊后,患者跨院区就医需求越来越大,原有HIS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跨院区业务协同和一体化要求。为此,医院从2012年开始引入第二代HIS系统,实现了跨院区的人财物统一管理和就医信息互通共享。2015年,医院正式启动信息平台建设,按照企业服务总线的规范,联通了30个子系统,建设了数据中心,并通过了国家互联互通四级甲等测评。
多年来,山东省立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全预约+分时就诊”、团队阶梯式预约、脱卡就医、刷脸支付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同时建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实现了“管理决策精细化、临床诊疗高效化、就医服务便捷化”三位一体的数字化运营服务模式。2018年,获批山东省首家互联网医院和智慧医院示范单位。
山东省立医院在国内较早建设应用了“互联网集成平台”,在复杂的互联网世界和医院之间架起了一个安全通道。实现了将专家号源等医疗资源,统一发布给社会和第三方平台,实现多入口规范管理;架设了院内外安全网,防止非法入侵;对所有针对医院的互联网行为进行统一监控和自动预警,如黄牛身份自动识别,线上支付对账机制等。
利用“云大物移智链”等技术手段,按照“互联、开放、智慧、赋能”等原则,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新业态,打造医院智能运营、精准管理的新模式。这是我们对智慧医院的理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从数字化医院向互联网医院发展,最终迈向智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