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对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哪些促进作用?当前老年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提升改进?记者对话相关专家。

对话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吴宗友

安徽开放大学副校长朱彤

记者:发展老年教育,对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有何意义?

吴宗友:发展老年教育,能够帮助老年人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让他们更好适应当下社会环境。老年大学给了老年人重新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在这里老年人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老年大学是重要的社交场所,老年人在这里可以继续拓展新的社会关系,并且也会因为这种社会性的充分实现,有助于其原有社会关系的维系,从而实现精神上、社会参与上的相对理想状态。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的学习活动,不仅有助于其个人身心健康,也能够为其处理家庭关系提供积极影响,这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朱彤:老年人参加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专业特长相关的再教育,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自我表达的满足感。当前,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合唱、舞蹈、器乐、柔力球、书法、绘画等课程,就非常符合老年人弥补遗憾、追逐梦想的心理需求。通过回归学校,重新充电,掌握信息技术社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素养,老年人能更好地适应晚年生活。越来越多的城市老年人会选择手机摄影、图像处理、微电影等技术类课程。而乡村老年大学则汇集了众多产业能人,如滁州老年大学通过葛根种植课程教学,在田间地头培养了一大批种植能手,带动了当地葛根产业的发展。

记者:近年来,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现象引发社会关注,背后有哪些原因?

朱彤: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背后,是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和突出的结构性供给矛盾,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公报,2021年末,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6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18.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44万人,占比15.4%。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接受各种形式老年教育的老年学员大概在110万人,相对于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供给缺口较大。除了老年人口剧增的客观原因,老年大学本身办学规模较小、承载有限,也是造成供求矛盾突出的另一大因素。另外,老年大学没有学制要求,老年学员“只进不出”,这也限制了更多的老年人接受再教育。

记者:当前老年教育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今后应如何提升改进?

朱彤:当前,我省老年教育发展还存在着资源供给不足,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优化制度体系,加强顶层设计。落实《安徽省老年教育条例》规定,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发挥教育部门的主管作用,做好老年教育的规划、组织、管理、评估和督导工作。二是要融合教育模式,发展多元主体。推进老年教育与远程教育、社区教育、开放教育深度融合,搭建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开展在线老年教育,推进老年教育向末端延伸。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构建各参与主体之间协调配合机制。三是要规范教学管理,强化人才培养。加强老年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注重高端老年学习需求培育,围绕不同年龄段的发展主题设计核心课程。

吴宗友:首先,要解决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在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全力推动各级老年大学建设。同时,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教育机构,面向社会提供老年教育服务。其次,要加强管理,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质量。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高质量的老年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老年教育机构的监督,确保其建立教学和学员管理制度,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从而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扩面提质推动老年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