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享有幸福美满的晚年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步迈入老龄化时代。在全球性老龄化趋势中,中国的速度最快、规模最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6亿。这意味着约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人。
中国人自古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能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是老年人关心的话题,父辈祖辈如何安享晚年,更是年轻一代儿女心中最柔软的牵挂。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规划部署,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擘画蓝图。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幸福感的家事上升为国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他提出,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一个需要正视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老龄化进程正在全面加速,已从轻度步入中度,并不可逆转地走向深度老龄化。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10次提及“养老”,提出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伴随老龄化而来的是少子高龄化时代,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而80岁以上高龄人口达3000万人,并以每年100万以上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时80岁以上人口将达1.2亿人,其中至少有2400万老年人患有痴呆症。
他分析,在少子高龄化情形下,养老、医疗、护理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将持续增大,对社会养老服务特别是护理服务的需求会持续高涨。如何为数以亿计的老年人提供有质量的养老服务,是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重大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聚焦人口老龄化国情和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努力推进养老事业发展。
家住天津市和平区的刘大娘独居多年,不久前她在家中突发急性脑梗,得益于区里为她安装的一键求助报警器,及时获得救治。
和平区8910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称,当天他们接到一个求助电话,电话通了却无人回应。工作人员想办法通知了老人的家属,服务平台应急队员随即出发,将倒在沙发上呕吐的刘大娘及时送到医院。
此平台于2021年1月上线,至今年2月为老年人解决急事、难事约4万件(次),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
天津市和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超过95%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往往服务内容单一、管理和服务成本偏高,难以惠及多数老年人。
12年前,和平区在全国率先成立居家养老应急呼叫服务中心。随着老人各类服务需求快速增加,养老服务不断升级完善。目前,该平台能实现涉老数据互联互通,对区内有需求的老人实现应急呼叫服务全覆盖,并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
近年来,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再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我国迈向“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步伐清晰有力。
“十三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累计安排超过134亿元,重点支持补短板、促普惠。
今年,近3亿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再次上调,实现了自2005年起基本养老金连续增长;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逾10亿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全面建立;近3亿老年人享受养老金,老年人皆享养老金成为现实。亿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
政策精准有效满足真正有需要的老年人
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两会热点话题”进行的调查显示,“关注养老”“担心父母的养老问题”成为年轻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北京工作的90后夏平是家里的独生子,自己的孩子刚两岁。这几年,在老家的父母身体大不如前,父亲去年患过脑出血,至今还在恢复期。这让上有老下有小的夏平不无焦虑,“万一父母生病或出现意外,我们小两口都是工薪族,又很难请长假陪伴,不知该怎么办?”为此,他给自己和家人买了一些与养老和医疗相关的保险,以尽可能减少意外情况对家庭带来的冲击。
2021年,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等发布的《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显示,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养老规划,不少90后甚至00后也开始关注养老问题。与此同时,人们的养老需求逐渐多元化。
“养老不仅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更是一个制度体系。”郑功成说,完整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一是养老金制度,能够公平、可靠地保障老年人维持基本生活的经济来源;二是养老服务制度,由政府兜住低收入困难老年人群体的服务保障底线,由政府、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及个人或家庭共同确保一般或中等收入老年人群体的养老服务需要得到满足;三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决失能老年人护理费用来源,以大众之力化解小众之危;四是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针对老年慢病的治理需要引起重视。
郑功成认为,基本政策取向应当是以精准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他提出要确保政策精准有效,不能搞“大水漫灌”,也不能“一刀切”,要确保真正有需要的老年人得到满足。
他认为,在养老保险方面,让法定养老金制度定型最为重要,须在切实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时,不断缩小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三大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差距。
在养老服务方面,须从孤寡老人向离退休人员及老年居民扩展,形成全覆盖的新局面。改变过去单纯以年龄为依据享受待遇的政策,采取以年龄为基础、以失能程度为主要依据的新政策,并将护理型床位的供给和支持居家养老的实践效果作为政绩考核指标。
同时,应根据不同老年人群体特征、地区老龄化差异、养老文化差异等要素分地区、分类别、分层次发展养老服务。
郑功成特别指出,应当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纳入养老保障体系中,“养老并不等于只能被动地让人支持和照顾,对绝大多数老年人而言,还应当有参与社会的途径,社会参与构成了促进老年人健康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符合我们应当追求的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观等理念取向。”
各方资源合力壮大健康养老事业
不久前,家住郑州市的徐爷爷因肺部感染住进了河南电力医院无陪护病房,一群20岁出头的护士把他当家里长辈一样精心照顾。在得到专业治疗的同时,医院根据徐爷爷的身体情况制定了全流程的康复护理、生活照料服务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无陪护病房实行严格的全封闭管理。为了让家属放心、患者安心,医护人员每天都会通过电话、视频等云方式,满足患者与家属的“见面”需求。
这是通用技术集团依托央企自身优势医疗健康资源,医养结合,通过开设无陪护病房、护理院、康复专区和安宁疗护专区,探索发展“医疗延伸式”养老服务。
小小无陪护病房,是这家央企布局健康养老产业生态体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用技术集团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是满足社会养老需求、体现央企责任和担当的重要举措。
随着老龄人口和养老需求增加,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可看似是“朝阳产业”的养老产业,却一直面临“叫座不叫好”的困境。
近年来,为缓解养老服务市场的供需矛盾,我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养老项目特别是普惠型养老项目盈利难度较大。
近几年,一些实力雄厚、肩负社会责任的央企,发挥自身优势,率先探索布局养老产业。
针对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痛点,通用技术集团发挥医疗机构多的优势,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他们为老年人打造多种健康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养老机构与公立、非公医疗机构之间转诊等联动机制;发展老年病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康复诊所、上门护理、远程康复等为老服务,为不同目标人群、不同康复周期的老年患者提供服务,受到很多老年人及家属的认可。
他们探索以社区嵌入式机构为依托做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央企培疗机构转型养老设施的契机,发展旅居养老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形式。
“要调动各方资源,壮大养老服务业物质基础。”郑功成指出,养老服务是公益性社会事业,只有政府和市场或社会力量相结合,各级政府为老年人配置更多的公共资源,精准地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养老服务领域,才有可能加快促使养老服务业发展,“实现老有所养,是动力也是机遇。”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