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南京人口于1990年进入老龄化,此后老龄化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七普”数据显示,南京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18.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70%。积极的态度与科学合理的措施是面对人口老龄化、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南京及时、精准地掌握人口老龄化的动态和变化趋势,摒弃传统单一的对人口老龄化的负面认识,不断调整老龄化政策,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增长。
一是科学认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所有国家和城市都会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待人口老龄化,既不能“举重若轻”,也不能“举轻若重”,而是要做出全面统筹规划,强化人口数据支撑,对教育、公安、民政、人社、卫计、统计等部门的人口数据进行共享和共同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常态化人口预警系统,定期发布全市人口预测报告。全市层面在进行重大决策、重大工程建设时,充分考虑并评估人口因素的影响,确保经济社会政策与人口政策有效衔接。
二是重视人力资本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劳动力质量对数量的替代。南京有优良的教育资源,需要继续加大对多种教育方式的投入,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同时,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公共健康事业方面,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及公共卫生质量,优化提高医疗投入占GDP比重。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民营科研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使科学研究更好地适应企业、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老龄化使很多技能和经验丰富的劳动者逐渐退出了生产领域。要完善保障机制,区别对待不同学历、不同类型老年人,出台具体的办法措施,确定开发的基本原则、基本政策、基本途径,把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作为发展老龄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制定老年人口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推动老年人口以创业带动中青年就业。积极推进老年教育,创新老年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老年教育,扩大各级各类老年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规模,积极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向老年人开放。利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设各类职业技能班,精准化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需求,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用。
四是发展银发产业,扩大消费市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老龄产业是一个多元化产业体系,产业辐射面广,产业链长,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的所有类别。中国是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口、高龄老人、孤独老人、病残老人和空巢家庭数量的不断扩大,对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年人相关产品也存在巨大需求。南京要结合自身老龄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发展老龄产业,尤其是健康养老产业。比如,规范行业标准和准入机制,简化项目立项和审批手续,鼓励企业和产业资本进入老龄产业。引导企业加强老龄用品研发与制造,加大老龄用品业的分类研究,注重协同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机制,推动老龄用品向科技化、便捷化、舒适化方向发展。培育规范银发产业行业市场,将老龄用品业规划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打造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品牌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的老龄用品产业集群,推动银发产业快速发展。
五是社会分配向老年人适度倾斜,完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尽管老龄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其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尚未显现。原因是老年人整体上收入来源单一,依靠养老金收入和其他家庭成员供养。南京可以探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渐引入针对高龄老人的医疗制度,保障其健康,降低其医疗负担。建立护理保险制度,通过居家护理模式,解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护理问题;对不宜居家护理的老人,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专门的护理点集中护理。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管理水平,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加强街道、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加强对社会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规范和优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多种方式扩大养老服务队伍,提升养老整体品质,通过定向从高校高职中招聘老年护管方面专业的毕业生,定期从社区选派部分从事养老服务人员开展多种方式培训,鼓励学生、低龄老人等志愿者参加助老服务。(作者为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党校高级讲师)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调整老龄化政策,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